不法分子冒用金融监管部门名义实施诈骗的现象,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为大家带来防范此类诈骗的相关知识,包括认清金融监管部门职责、选择正规机构服务、保护个人信息、合法维权以及遭遇诈骗后的正确做法等内容。
不法分子常常会利用消费者急于摆脱困境、挽回损失的心理,冒用金融监管部门的名义去实施诈骗行为。那么,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要怎样防范这种冒充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诈骗呢?
一、认清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
金融监管部门有其特定的职能范围,它并不会直接去办理金融业务,与消费者之间也不会存在任何的资金往来关系。监管部门从来就没有设立或者授权设立像P2P、投资理财这类的“回款渠道”,更不会通过QQ群、微信群、交易平台等方式去开展资金清退工作。所以,消费者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小心不要上当受骗哦。
二、选择正规机构的合法金融服务
当消费者有借款、理财、保险等需求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机构去获取服务。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些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或者社交媒体上推销的所谓“低息快捷”“免抵押担保”的贷款业务,以及那些宣称“保本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对于那些来源不明的“内部消息”以及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消费者一定要仔细地去分辨识别。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以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要去点击那些不明来源的链接,也不要下载不明来历的APP,更不要和陌生人共享屏幕,对外提供个人信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四、通过官方渠道合法维权
如果因为金融产品或者服务的问题与金融机构产生了争议,消费者应该优先选择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投诉渠道来处理。要是没有达成一致的话,可以向当地的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但千万不要随意去点击陌生人发送的“官方投诉链接”。
五、及时报案并留存证据
一旦遭遇了诈骗或者发现了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消费者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可不要轻信网络上那些自称“网警”“黑客”之类的人员。同时,要注意留存证据,积极提供线索,配合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去挽回自己的损失。
本文总结了不法分子冒用金融监管部门名义实施诈骗的情况,并详细阐述了防范此类诈骗的五个方面,包括认清金融监管职责、选择正规服务、保护个人信息、合法维权以及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等,帮助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避免遭受金融诈骗。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