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功能被盗刷传闻背后的真相

本文将对网络上声称手机NFC功能开启会导致钱被盗刷的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NFC功能的原理出发,结合实际发生的所谓盗刷事件,详细解释NFC功能与盗刷之间的真实关系,同时给出防范盗刷的建议。

不久之前,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视频,宣称手机的NFC功能一旦开启,钱就会被盗刷。这可让不少人对NFC功能心生恐惧。那么,NFC到底是什么呢?真的只要碰一下,钱就会不翼而飞吗?先来说说结论吧。NFC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正常功能,在整个盗刷事件中,所谓的“碰一碰”只是前期诸多操作之后的最后一步。只要在使用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没必要因为担心盗刷就放弃使用NFC功能。当然啦,如果有朋友对这类技术不太熟悉,担心自己应付不了骗子的盗刷手段,文章最后也会告诉大家如何关闭相关功能。下面咱们就从NFC是什么开始说起吧。要想明白NFC是什么,得先讲讲RFID。RFID的全名叫无线射频识别,也就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这个名字可能你不太熟悉,但在日常生活里,你肯定接触过。像小区办公楼的门禁卡,还有高速公路上的ETC支付,都是基于RFID技术的。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大概是这样的:读取器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当被动式标签(比如门禁卡)进入感应范围的时候,它内部的线圈会因为电磁感应产生微电流。通过这种无线供电的方式,标签就被“激活”了,然后和读取器进行数据交互,最终实现身份识别、支付验证等功能。这种技术的一个妙处就是,需要读取的标签本身不需要一直供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门禁卡那么薄、那么轻,就是因为RFID技术让它不需要额外装电源就能跟门禁系统沟通。而且有些RFID设备工作的距离非常远,就像收费站的ETC,它能在大概10米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交换。不过,这样的技术虽然方便,但如果数据交换的有效距离像ETC那么远,在日常用来付钱的时候,可能就会出大问题了。比如说,一掏出手机,结果把隔壁店里的账单给刷了。这个时候,NFC就登场了。NFC的原理和RFID很相似,不过它不但能单向识别,还能进行数据交换。NFC的全称是近场通信技术(near - field communication),从这个名字就能很好地理解它的特点。它一般只能在20厘米甚至更短的范围内进行数据交换。正是因为NFC只能在这么短的距离内进行数据交换,所以它天生就比较安全,在移动支付场景里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比如说,很多银行卡都支持NFC功能。当你去商场用银行卡或者绑定了银行卡的手机付款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商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刷”卡了,而是直接把收银设备靠近你的银行卡或者手机,就能读取信息进行交易了。还有,一些手机可以直接用NFC功能刷公交卡,乘车的时候特别方便。所以说,基于NFC的移动支付技术早就有应用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手机也能利用NFC功能来刷银行卡。那盗刷这个锅,该让NFC来背吗?前段时间,确实有一些跟“NFC盗刷”有关的新闻,有些新闻的标题甚至是“手机NFC功能已成骗子提款机”,不过这样的标题可能有点把NFC的责任夸大了。绝大部分跟“NFC盗刷”相关的新闻都指向两起事件。第一起事件是这样的,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按照对方的指示,他下载了一个叫“NFO - X”的软件,还按照对方的要求做了几笔交易。在交易过程中,李先生在诈骗分子的电话指挥下,用手机的NFC功能刷了自己的银行卡,结果被骗走了9.8万元。第二起事件是罗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罗女士开通了某项付费服务。为了取消这个服务,罗女士听从骗子的指示下载了两个软件,甚至还打开了屏幕共享功能,允许对方远程操作自己的手机。最后也是通过手机的NFC功能刷取了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只要你仔细看这两起事件的经过,就会发现,整个盗刷过程根本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坏人直接拿个机器靠近手机或者银行卡就把钱刷走了。钱财被盗刷的关键不是手机有NFC功能,而是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还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甚至允许陌生人直接操作自己的手机。所以,与其担心“NFC盗刷”,增强防骗意识,不下载莫名其妙的软件才是关键。当然了,在钱财交易方面保持警惕是好的。要是实在担心碰一下会有安全隐患,也可以把手机的NFC功能关闭,或者关闭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这样就不用担心钱被“碰”走了。不久前,很多线下店铺里出现了具有“碰一下”支付功能的设备。这种设备不需要扫码或者亮出付款码,只要解锁手机,放到感应区域就能完成支付,确实很方便。不过有人拍视频说因为“碰一下”,卡上就被盗刷了500元。支付宝安全中心1月23日在微博上已经回应了,这个视频是摆拍的。摆拍制造谣言的博主也发了致歉声明澄清了这件事,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实际上,一方面,申请这种“碰一下”收款设备是需要商家身份认证的,不能随便申请。而且认证商家拿着申请到的设备到处去刷别人手机,这个行为太容易被查到了。退一步说,就算有人通过某种方式拿到了手持收款设备,“碰一下”功能也得在手机解锁状态下才能开启,所以不会出现手机装在口袋里就被别人“碰走”钱的情况。而且在手机解锁状态下,也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接触”,看到陌生人拿着东西怼到你手机上,这也太可疑了。最后总结一下,现在关于线下手机支付的安全技术已经做得比较周全了,咱们可以放心享受这种便利。需要注意的一是千万别听信可疑电话,给手机装不明来源的App,或者交给别人远程控制;二是对于那些不太了解如何安全使用手机和安全支付的亲友,我们可以提醒他们不要轻信骗子,并且关闭可能让骗子有机可乘的功能。

本文深入探讨了NFC功能与盗刷传闻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NFC功能及其原理,然后通过分析所谓NFC盗刷的实际案例,揭示出盗刷的真正原因是用户轻信陌生人、下载不明软件等自身防范意识不足的问题,而非NFC功能本身。同时也对“碰一下”支付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手机支付安全的注意事项。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368.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