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国银行研究院平婧对此方案进行解读,阐述了方案的三大看点,包括提高权益资产占比利于股市发展、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有助于激励基金管理者形成长期投资理念以及引导中长期养老资金入市有助于夯实养老三支柱建设等内容。
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国银行研究院的平婧表示,该《方案》涵盖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多种资金类型,从诸如拉长考核期限、调整权益类基金权重等多个维度优化机制设计,这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马慜)同样提到,近日这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平婧指出,此《方案》涉及多种资金类型,并且通过多维度的机制优化,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造了优良的条件。
平婧认为,《方案》存在三大值得关注的要点:
其一,提高权益资产占比对于股市健康稳定发展是有益的。当前,中长期资金在权益类资产方面的配置处于较低水平。如今我国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的规模总计已经超过60万亿元,提高这类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的比例,对于股票市场在规模扩充、质量提升、稳定促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二,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有助于激励基金管理者形成以长期收益为导向的投资理念。近年来,多个部门已经关注到并且着力优化中长期资金的考核机制,此次的《方案》延续了过去的政策思路,要求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调整,可以避免基金管理者只追求短期收益,从而激励他们践行中长期资金“长钱长投”的内涵,构建良好的投资生态。
其三,引导中长期养老资金入市有助于巩固我国养老三支柱建设。近期,个人养老金业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是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重要环节,这对于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参与度、增长性和持续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平婧进一步解释说:“一方面,良好的投资表现能够吸引居民开户缴存。个人养老金是居民自愿参与的,目的是增加参与者的养老资金来源,并且养老金账户是封闭运行的,长期锁定居民的部分财富。所以,如果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可观,将会极大地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投资表现和养老金规模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投资收益能够扩大个人养老金的规模,进而有助于金融机构在投资过程中更灵活地进行多样化资产配置,最终促进收益的增加。因此,引导中长期养老资金入市,有利于增强养老资金收益来源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可持续性,最终巩固我国养老三支柱建设。”
本文总结了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并详细阐述了中国银行研究院平婧对该方案三大看点的解读,包括提高权益资产占比、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引导中长期养老资金入市的意义等,这些举措对股市健康稳定发展、基金管理者投资理念以及养老三支柱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