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年A股市场,介绍了其走出独立行情的情况,详细阐述了监管层对科创企业融资的多项支持政策,分析了A股独立行情的成因及可能面临的影响,还邀请多位专业人士对未来市场布局给出了建议。
近日,在市场普遍期待上涨的氛围下,A股强势展现出独立行情。3月14日,大科技板块经过短暂调整后,大消费和大金融板块接过市场反弹的接力棒,推动沪指一举冲上3400点。根据同花顺的统计数据,当日大盘主力资金净流入高达595.27亿,显示出市场资金的积极涌入。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在2025年的A股市场中,科技板块的地位日益凸显。不仅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而且监管层对于科创企业融资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以更精准地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随后,证监会召开大会着重强调,要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为科创企业上市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泰君安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监管层的表态释放出了IPO积极信号,充分凸显了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大力支持。预计未来,科创企业将逐渐成为A股上市的主力军,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科创支持政策频出
自春节结束后,DeepSeek持续火爆,与此同时,证监会也一直明确表态支持科创企业融资。
2025年2月7日,证监会在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全力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为科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2025年2月24日,吴清发表文章表示,将支持具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优质企业进行融资,进一步拓宽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
3月初的全国两会,2025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要稳定楼市和股市,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专业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发行上市将更加倾向于科创企业,并且会显著提升上市效率。
3月6日,吴清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充分利用“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以更精准地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实际上,科创板在设立之初就推出了“市值 + 研发”的第五套上市标准,这一举措标志着境内资本市场迈出了允许无收入、未盈利企业发行上市的重要一步。
3月11日,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再次强调,要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加大力度。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以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证监会对于科创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是显著且积极的,这不仅体现在政策支持、融资渠道拓宽、典型案例示范效应等方面,还体现在监管与服务并重以及未来展望的广阔前景上。这些举措将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推动其实现快速发展和创新突破。”
独立行情的演绎
自2月20日以来,全球市场波动明显加剧。美股遭受重创,标普500指数一度跌幅超过10%,纳指下跌11.5%,七巨头的TAMAMA科技指数回落12.7%。然而,A股却走出了独立行情,期间虽呈现宽幅震荡态势,但韧性十足。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科创50涨幅更是达到了5.2%。
东吴证券的最新报告指出,从资金面的角度来看,本轮A股走强、成交放量主要得益于场外资金的加速入场。在内资方面,股债跷跷板效应正向股市倾斜。3月以来,宏观流动性趋于宽松,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的不断修正导致债市走弱。同时,场外增量资金正以多种形式加速入场,公/私募基金股票仓位均升至历史高位。在外资方面,资金正积极看多做多A股。
近期,花旗、汇丰等外资机构纷纷调低美股评级,并明确表示对中国资产的信心显著提升。特别是围绕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和中国科技领域的积极叙事正在发生转变。即便在近期上涨之后,中国的科技股相对于全球同行仍然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
那么,美股的下跌究竟会造成流动性外溢、强化“东升西落”的叙事,还是会引发全球资产的联动调整呢?
东吴证券的报告进一步分析指出,目前来看,本轮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概率较低,A股甚至可能受益于美股下跌所带来的“流动性外溢”。当前A股仍处于赔率交易阶段,市场交易逻辑主要以国内政策和产业趋势催化为主。短期美股的下跌可能会进一步强化“东升西落”的叙事,提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支撑A股走出独立的行情逻辑。
然而,如果美国衰退叙事进一步发酵,美股下跌时间延长、幅度加深,A股的交易逻辑可能会逐步考虑外需走弱对企业盈利造成的压力,进而引发相关资产的波动。
刘岩认为,2025年两会中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等,未来将为市场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相信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有望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推动市场稳定发展。
刘岩还指出,“东升西落”这一趋势,既是全球经济多极化趋势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资本市场对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分化现象的精准和理性定价。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中国经济的崛起与美国的相对放缓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与制度改革的双重历史机遇,将短期资本流入有效地转化为长期经济增长的强大动能,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展望未来,刘岩认为,全球市场或将呈现出“双循环”的鲜明特征。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新兴市场群体性崛起;另一方面,美国也应该能在调整中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希望未来双方能够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从而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和稳定性注入新的活力。
中信证券的最新报告认为,在近期市场完成高切低的调整后,预计后续内外资回流港股的趋势会有所放缓,港股明显跑赢A股的状况也将告一段落。同时,随着年报季的到来,市场将回归业绩驱动,A股核心资产有望蓄力上涨。预计春季躁动行情的中后段,纯资金驱动的主题会逐渐降温,建议投资者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未来如何布局?
华金证券分析师邓利军分析指出,A股短期仍可能延续震荡偏强的走势。一是短期基本面可能会继续修复;二是短期流动性可能会进一步宽松。目前来看,短期美股大幅调整对A股科技股的影响有限,科技板块仍是中期配置的主线。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市场一改之前的颓势,出现了反转上行的态势。相比之下,中概股和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恒生指数走势显著强于A股,牛市特征尽显,这是海外强烈看多中国资产的明确信号。在A股市场中,科技股持续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但总体上冷热并不均衡,这说明市场的主线非常清晰。回顾过往每一轮的大牛市,都离不开这样一条强大的主线推动。
夏风光认为,总量政策上稳中有进,仍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特别是围绕人工智能,突出了科技的引导作用。此外,在内需政策上,惠民生和促消费是重要的政策发力点。所以实际上对于科技以及消费的扶持是并重的,A股当中的消费、家电、房地产等板块存在着修复的机会。
“下一步,如果出现两条主线交替活跃的情况,行情延伸的力度和空间还会更大。”夏风光指出,两会从顶层设计的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积极推动长期资金的入市,这对市场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目前来看,两市资金的活跃度可能会影响到短期行情的高度,但是只有基本面才能决定长期的市场方向。
富荣基金基金经理李延峥认为,从《政府工作报告》对总量的定调来看,整体符合市场预期。在政策结构方面,消费和科技位列十大工作重点的前两位,后续预计将有更多消费和科技领域的政策细则持续出台。
李延峥表示,中国科技成长带来的资产重估逻辑仍在持续演绎,看好市场在中期维度上的向上趋势。在展望市场弹性的同时,当下要注重未来一到两个季度有产业进展或者业绩落地的公司。
刘岩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策略时,可以考虑以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板块和以大盘蓝筹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人形机器人产业在2025年将迎来“从0到1”的质变,随着AI技术的飞速突破、硬件性能的快速提升以及供应链的逐步成熟,将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
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也特别值得关注,由于其稳定的分红政策和相对较低的估值,极大地降低了投资风险,是市场基础回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估值系统中最大的“定海神针”。
本文围绕2025年A股市场展开,介绍了其走出独立行情的表现,详细阐述了监管层对科创企业的多项支持政策,分析了A股独立行情的成因及可能面临的影响。同时,多位专业人士对未来市场布局给出了建议,投资者可关注科技、消费等板块,以及人形机器人、低估值高股息等投资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