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情况。从同学们在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表达心情开始,介绍了小演员们演绎红色往事的微剧,还提到了纪念馆在思政课程方面的探索以及静安区的红色文创,最后介绍了静安区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中红色文化元素的普及情况以及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融合的相关工作。
“同学们,开学啦!欢迎来到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哦,大家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会是什么词呢?”
同学们一个个都很积极,小手纷纷举了起来,“庄严”“红色”“爱国”等词汇从同学们口中说出。
随后,静教院附校“小红苗”红领巾讲演团的小演员们登上了舞台。他们以原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人员张越霞的自述和回忆为蓝本,生动地演绎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段鲜为人知的隐秘往事。在那个年代,党的第一代秘书工作者不惧危险,用自己的生命构建起了隐秘而伟大的红色交通线,这可是开辟党的生命线的重要工作。这个微剧虽然简短,但是其中蕴含的革命情感却十分浓烈,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时空的大门,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峥嵘岁月中,亲眼目睹了周恩来、吴德峰、张纪恩、张越霞等早期中共党员在隐蔽战线上展现出的机智勇敢、忠诚奉献。
“今天的开学第一课,是纪念馆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的一次新尝试呢。我们想要探索开发一系列的思政课程,打造出‘场馆 + 课堂’这样的联动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设置互动展项、答题闯关、历史模拟等环节,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红色场馆真正变成红色思政课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主持工作)尤玮向大家透露了这样的消息。而且,今后还打算设立学生专题开放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推出专门的讲解词。不仅如此,还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发虚拟展馆和课程资源包等形式,让红色教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传播到更多的人群当中。
围绕着1921年 - 1933年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的历史,静安区还精心设计开发了“红色静安打卡行”文创产品。这是一款以红色文化为衍生主题的桌游,有着学习打卡、守护挑战、联络点创建、问答与事件抽取等各种各样有趣的玩法。在今年,这款桌游将在全区的各中小学全面推广,它将会成为学生们在红色大思政课上的互动教具,让学生们在玩乐中更好地学习红色文化知识。
据了解,在2025年的春季开学日当天,静安区的96所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都特别凸显了红色文化元素。其中,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就有100个,这些课程覆盖了青少年学生8.4万多人呢。
自从去年开始,静安区就在全市率先推出了《静安区关于开展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静安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他们努力地把这些红色资源利用起来,将红色场馆变成充满沉浸感的思政课“教室”,把文物史料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思政课“教材”,还要培养出具有红色文化专业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把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入到“大思政课”当中,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深深地扎根、发芽。
文章重点讲述了静安区中小学开学第一课融入红色文化的成果与计划。包括在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活动、思政课程探索、红色文创推广以及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融合的整体方案等内容,展示了静安区在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的积极作为。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