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蓟州区:生态治理提升宜居水平

蓟州区的绿色低碳发展展开,阐述其在水库、山洪沟道、矿区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工程,这些工程对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提高生态宜居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蓟州区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在当下,相关部门依旧在不断努力推进多项重要的综合治理工程。于桥水库,这座对本市极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有着“大水缸”的美誉,它建成已经超过60年了。由于长时间的沉淀,库底淤泥堆积,抬高了底部河床,这不仅影响水质,还容易造成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目前,在于桥水库保护区的东部河口,可以看到来自水库底部的淤泥被绞吸船吸出后放置在岸边的巨型盒子里,等待专业处理。工程现场负责人徐发祥表示:“(水库)清淤疏浚工作,挖泥船每天生产能力在5000方左右。库东入库河口区域清淤产生的底泥,采用相变真空式预压方式进行固化处理,下一步进行土方外运工作,大概有5万方左右。”中交天航局于桥水库清理试点工程项目经理布如猛介绍,他们一期工程总的水库清淤量是500万方,自开始清淤以后,水质根据中国监测数据朝着良好区域优化的方向发展,水库库容得以提高,进而提升了蓄洪能力以及灌溉能力。并且,生态治理团队还打算对废弃的河底淤泥进行再利用,让其服务于桥水库和周边地区的生态修复,达成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布如猛提到:“淤泥脱水以后,把这一部分土运到(水库)前置库进行坝梗修复,做一些岛。在岛上会种一些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对水质进行一个净化。有一部分土方运到穿芳峪镇,那地方是废旧的砖厂相当于矿坑一样,我给它(土)运过去大概堆填到一米厚,整平以后进行复耕复绿。”除了水库治理,在山地河道安全工程推进的同时,蓟州区的山林生态修复工程也在加紧步伐。截至目前,蓟州区已经印发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区域内矿山修复工程开工面积已经超过10平方公里。矿区生态修复参与企业——中交天航局蓟州总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张开然说:“正在推进的矿区治理项目主要分布在蓟州区的别山镇、渔阳镇、官庄镇、白涧镇、许家台镇。通过削坡减载的方式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再进行科学的覆土复绿,后续还要同时策划废弃矿山治理加产业导入的这种模式,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另外,蓟州区在今年还会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精心策划推进各类治理工程,守护区域山林河道的生态安全。例如,到2025年,蓟州区要接续实施燕山山地的综合治理工程,不断提升林木覆盖率,对32条山洪沟道进行整体的提升改造,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北部山区的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不断打好山水牌,将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蓟州区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通过对水库、矿区等的综合治理工程,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在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布局,无论是水库清淤后的多功能利用,还是矿山治理与产业导入的规划,都体现了蓟州区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的重视,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141.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22:46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