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钱塘江迎来大潮,期间DeepSeek震撼世界等事件引发城市反思。文章探讨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核的城市竞争的变化,从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吸引等方面阐述各城市的竞争举措及其意义。
春节期间,钱塘江迎来了2025年的首轮大潮。就在这潮起潮涌之时,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DeepSeek的出现震撼了世界,机器人在春晚上扭起秧歌,杭州的“六小龙”成功出圈,这些现象促使众多城市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进入一种“深度求索”的状态。很多人都在问,“DeepSeek为什么出现在杭州呢?”南京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像杭州“六小龙”这样的成果呢?为什么“六小龙”没有诞生在深圳?这又能给济南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涌现。“六小龙”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楚地映照出中国城市集体觉醒的现状。从三里河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已经在悄然间加快了速度。在中国,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变得非常激烈,而竞争的底层逻辑也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过去,城市之间比拼的是税收优惠政策和土地价格,这种竞争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政策上的内卷。而现在,竞争已经升级为营商环境、创新生态以及人才高地等多方面的系统竞争。先说说营商环境方面的竞争。很多观察者都特别提到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就认为,杭州之所以会出现“六小龙”现象,良好的创新氛围、产业生态以及营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的感受是判断营商环境好坏最直接的标准。在全国工商联开展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杭州连续5年获得全国城市第一名。这里有两个典型的例子体现杭州营商环境的优势。宇树科技公司的机器人在春晚上大放异彩,这家公司曾经面临融资耗尽但产品仍未交付的困境,就在这个时候,来自杭州的一笔融资帮助它渡过了难关,这体现了杭州的“有求必应”。还有一位企业家在朋友圈分享,在杭州整个入驻过程、补贴申请过程中,没有任何应酬方面的事情,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顿酒、没送过一根烟,这种透明、高效的办事方式就是杭州的成功密码,为那些踏实做事不擅长应酬的老板们提供了非常舒服的交流环境,这就是“无事不扰”。“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一个城市如果能做到像杭州这样被企业称为“拎得清的小透明”,还担心吸引不来优秀的企业吗?近期,其他城市也开始重视企业的感受。上海印发了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并且首次直接把“提升企业感受”写进了方案的标题。南京在蛇年新春的第一场会议就提出,要把企业感受作为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第一标准”,让企业充分感受到发展的红利、高效的服务以及城市的温度。各个城市对企业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程度,将会决定营商环境的水平,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的活力。再看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就像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说的,科技是创新的基础。杭州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它秉持坚定的长期主义理念,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有为的原则,在科技创新这个既困难又正确的事情上不断深耕。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GDP占比达到28.8%,再次创下新高,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位列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正是因为杭州有着“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态度,才有了“六小龙”的腾飞。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之后,各大城市纷纷加大投入。杭州继续增加资金支持,新一轮经济政策市级财政资金从去年的490亿元提升到502亿元,并且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期望培育出更多像DeepSeek、宇树科技这样的创新企业。深圳提出,在今年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高等教育“支撑力”、产业体系“竞争力”,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合肥提出要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打造20家以上创新联合体。苏州计划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效益,力争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1%左右。常州则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最后是人才吸引方面的竞争。大家都知道,得青年者得未来。以80后为主的“六小龙”创始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青春风暴。他们选择杭州,是因为杭州是年轻人创新创业的一片热土,其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各个城市持续开展人才争夺战,这种争夺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政策补贴,升级为全方位构建城市对青年的归属感。郑州今年打算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新引进青年人才来郑留郑27万人以上,努力让郑州成为青年英才荟萃之城。合肥提出要优化分层分类人才服务保障,让“养人之城”“创新天地”成为四海英才追梦圆梦的向往之城。常州提出要升级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青春留常”综合资助等政策,加强人才公寓运营管理,致力于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这其实是一种双向的选择,新一代青年虽然嘴上说着“躺平”,但行动上却非常积极,他们正在用脚投票,选择那些能够提供“阳光雨露”的创新之城。中国城市每一次深刻的反思,往往都孕育着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曾经,上海面临“BAT之问”,随着“互联网 +”行动的实施,拼多多、小红书等互联网新贵在上海崛起。深圳曾经被诟病为“科技荒漠”,但现在已经成为拥有华为、大疆、比亚迪等世界级企业的“创新绿洲”。各个城市相互学习借鉴、因地制宜、各展所长,这是中国城市进步的动力源泉,更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这种城市间的竞争是正向的,本质上是从创新中获取活力和突破。良性的竞争能够让城市的竞争力得到提升,这是一场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集体行动,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让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对于世界而言,当开源的DeepSeek被广泛应用和共建时,AI科技的壁垒正在被打破,技术平权将惠及全球。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神秘的东方力量”为地球村带来惊喜和福祉。就像钱塘江大潮奔腾翻涌,卷起千堆雪一样,这个时代正在翻开新的一页。
本文从钱塘江大潮背景下的多个事件引出中国城市竞争的话题,分别从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吸引三个方面阐述城市竞争的新变化和新态势,通过各城市的举措展示竞争的积极意义,包括城市自身发展、中国经济转型以及对世界的积极影响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