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品牌从曾经的贴牌代工到如今在日本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历程,对比日本彩电企业从昔日辉煌到逐渐衰落的过程,分析其中技术、战略、创新等多方面的原因。
曾经,日本厂商凭借LCD技术在电视领域大放异彩,松下、索尼、东芝等品牌在八、九十年代的电视产业中,那可是高品质、高科技的代表。当时在中国,日本彩电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很难想象靠贴牌代工、组装拼接的中国电视日后能改变整个行业格局。
然而,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彩电行业逐步发展。从最初的贴牌代工起步,接着开始自主研发,到智能电视时代实现腾飞。在显示技术的发展进程中,从CRT到平板显示、从CCFL到LED时还只是跟随者,到UHDTV、OLED电视发展成为深度参与者,再到如今Mini LED时代,国产品牌逐渐掌控了市场主导权。
这一变化其实反映出,在时代变革面前,日本电视从曾经的革新者沦为如今的守旧者。技术创新缓慢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缺乏决心才是关键。就像曾经的“诺基亚困境”一样,日本电视企业如今也面临类似状况,不舍得放弃自己打下的江山。
如果寻找中国彩电产业崛起的代表性场景,2008年的深圳山姆会员店和2024年的东京家电卖场是很好的例子。2008年,在深圳山姆会员店,国产家电几乎不见踪影,LG、索尼、松下、三星等国外品牌占据显眼位置。中国家电品牌则很尴尬,产品零零散散缩在角落,很少有人关注。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家电产业刚经历千禧年的价格战,产品集中在中低端,技术含量和品牌形象与国际品牌差距大。电视厂商多以模仿和组装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消费者心中就是低价、低质的代表,难以与国际品牌抗衡。
但十多年过去,情况完全反转。现在国产电视品牌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在日本市场大显身手。2024年去日本旅游的话,很可能看到原本被日本和韩系品牌垄断的电视货架,如今摆满了中国家电品牌的产品,海信、TCL的电视产品在商城占据重要位置。
市场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日本调查公司BCN的最新调查显示,2024年中国电视品牌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首次超过50%。其中,海信集团以41.1%的市场份额领先,其从东芝收购的子品牌REGZA占25.4%,自有品牌占15.7%;TCL科技集团以9.7%的份额紧随其后,而日本本土的索尼和松下市场份额均低于10%,甚至松下还传出要出售包括彩电在内的相关业务转投AI赛道。
这种反转背后是电视产业底层逻辑的重构,从产品出海到标准输出,从硬件搬运到生态移植,中国电视品牌用十多年改变了太平洋两岸的商业格局。
日本彩电帝国的衰落有诸多原因。从技术路线来看,松下和夏普的情况就能说明问题。2006年,松下花30亿美元收购先锋等离子业务,大力投入等离子电视研发生产。当时等离子电视凭借自发光技术,对比度是液晶电视的十倍,在高端市场竞争力很强,松下大阪工厂生产效率很高。但2008年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崛起,京东方、华星光电扩大产能降低成本,55英寸液晶面板价格从2000美元降到500美元。2013年LG率先量产OLED电视,开启新的显示技术时代,而松下还在投入成本更高的4K等离子研发,2015年这个耗资近20亿美元、良品率不足30%的项目终止,松下因此错失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份额被抢占。
夏普作为曾经的“液晶之父”,在液晶面板技术初期凭借首创的代线在全球领先。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9年彩电换代周期结束等外部因素使其受重创,之后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逐渐落后,被京东方、华星光电超越。2019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数量排名中,夏普仅排第十,被多个品牌超越,已掉出第一阵营。
场景创新方面日本彩电问题更大。以索尼为例,在智能电视时代,索尼过于注重硬件参数,追求画质和音质,忽视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在系统使用、智能交互、内容生态等创新方面步伐缓慢,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便捷化需求。
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场景创新上表现出色。海信的ULED X技术平台在画质突破的同时,通过智能化场景识别优化,提供沉浸式观看体验,还借助星海大模型和相关系统感知多种情况调整电视状态,并且打造丰富内容生态。TCL推出伏羲大模型,通过多种功能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其灵控系统3.0针对多种智能场景定制功能,还与各方合作构建内容生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用户粘性。
总之,松下、夏普、索尼曾经是电视产业的王者,如今却走向没落。这反映出日本彩电业在时代转折时,没有形成统一行业共识,对过去发展路径过度依赖,存在不舍得割舍的执念。而中国市场对新技术追求激进,引导全球市场,在全球电视出货榜单中,中国品牌不断冲击榜首,国产电视品牌闪耀世界,日本彩电业衰退,是企业文化和战略冲突的结果,也是日本电视工业在时代洪流中的写照,日本彩电企业自救空间或许所剩无几。
本文总结了中国电视品牌从弱势到在日本市场占据主导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日本彩电业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技术路线误判、场景创新缺失、供应链体系瓦解等,揭示了两者在企业文化和战略上的差异,展现了中国电视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态势以及日本彩电企业面临的困境。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