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于2月12日印发的《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这一事件,介绍了该《技术要点》的适用范围、率先实施示范的原因、目标等,还阐述了其以人民为中心,在增强居民“获得感”方面的多种举措,最后提及将对《技术要点》开展实施评估并完善修订。
央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记者门庭婷),就在2月12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以下简称为《技术要点》)。这一《技术要点》可是意义非凡呢。在《北京市高品质商品住宅设计导则》发布之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依照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通过分圈层的方式来落实“好房子”的规划建设,这是又一重要的政策举措,而且它还是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落地的一项配套政策。
《技术要点》率先在平原多点地区实施示范
《技术要点》适用于平原多点地区(顺义区、大兴区、昌平区、房山区及亦庄新城),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可以参照执行。目前,平原多点地区的土地供应量大概能占到全市的60%,这里的空间资源和政策资源都比较充裕。所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选择在平原多点地区率先进行示范,先行出台了《技术要点》。这个《技术要点》有着诸多重要作用,它能够进一步统一平原多点各个区的审批标准和管理尺度,从正面引导各区的住宅项目高效审批,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平原多点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而且,《技术要点》统筹兼顾新增供应和存量去化,在增强土地和住房市场信心的同时,也为住房市场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最终的目标就是通过提升住房品质来推动住房供给侧改革,利用政策创新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居住生活需求。
《技术要点》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居民“获得感”
在《技术要点》的制定过程当中,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研座谈,广泛征求了各个群体的意见,包括居民百姓、购房意向群体、开发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建筑师、规划师、评估师、市场中介机构等等。然后将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像设置阳台、底层架空、共享空间、建筑高度等,作为《技术要点》的重要创新点。
第一点,丰富居住空间形式,提升居民“获得感”。《技术要点》提出可以增加封闭或者开敞的阳台,而且部分阳台面积不计入容积率。还允许套内面积比较大的住宅在起居室设置一定比例面积的挑空空间,这样通过提高住宅得房率,能让老百姓更有收获感。
第二点,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城市烟火气,补充基础公共服务功能。《技术要点》鼓励结合小区入口、入户大堂或者沿街、街角首层配建邻里共享公共空间;在住宅建筑底层设置架空层,以此提升生活的宜居度和便利度;鼓励在小区内增设风雨连廊,方便室外休闲活动,这些都不计入容积率。
第三点,丰富城市空间形态,优化小区空间布局,提升小区形象品质。《技术要点》增加了居住建筑高度管控的弹性,允许局部上浮,这有利于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鼓励城市支路两侧地块可跨支路进行地上和地下连通;鼓励提升建筑品质和应用新建筑材料,对于外立面采用砖石、金属、陶板等耐久性高品质材料的,其饰面层不计入容积率。
接下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定期开展《技术要点》的实施评估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持续收集各方的需求和意见,根据需求对文件进行修订完善。
本文总结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印发的《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的情况,包括其出台背景、适用范围、在平原多点地区率先实施的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举措以及后续的评估完善工作等方面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