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论述了美国对于所谓“失去”中国的自责,以及这种自责背后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热潮。文章指出美国一些人将自身相对衰落归咎于贸易开放等因素是错误认知,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难历程、美国从亚洲进口廉价商品对自身战胜通胀的贡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强调美国单极时刻的消逝是自然趋势,并非贸易等因素导致,同时也指出“失去中国”论调对美国政治的不良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2月12日有一篇文章,其原题为“关税带不回美国的单极时刻”。从1949年至今,已经过去了许多年,然而美国却依旧深陷于“失去”中国的自责情绪之中。按照这种自责的逻辑,就好像只要当年杜鲁门的态度更为强硬,国民党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欧洲和日本的重建没有分散美国太多精力,那么中国这个地球上的大国就不会走向共产主义。但在这场互相指责的争论里,中国本应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到了本世纪,“谁失去了中国?”这个问题演变成了“谁赋予了中国(还有印度和其他国家)权力?”共和党人,再加上不少民主党人,开始编造这样一个故事:在一系列所谓“天真”的政府领导下,美国开放了自身贸易,可是“狡猾的外国人”却并未开放,于是美国便逐渐走向相对衰落。就这样,在他们看来,中国被“允许”成为了超级大国。只要这种对历史的歪曲描述一直存在,华盛顿的保护主义热潮就会持续升温。所以,有必要去消除一些错误的认知。
实际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府曾经抵制中国加入贸易世界。1995年的时候,由于谈判尚未完成,中国未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一直到2001年,中国才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加入该组织,而此时距离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23年。那种认为华盛顿是出于仓促和自由主义的天真,才“把狐狸赶进鸡舍”的想法与事实严重不符。
其次,即便美国能够通过减少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来减缓它们经济上升的速度,难道美国自身就不会付出任何代价吗?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能够战胜通胀,这不仅仅要归功于美联储,还得益于从亚洲新制造业中心进口的廉价商品。任何企图构建一个美国成功阻击中国的虚幻场景的想法,都必须考虑到这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此外,真的有不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替代方案吗?西方及其资助的机构难道真的要去禁止一个约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吗?这个国家花费了一代人的时间才从计划经济中挣脱出来。如果这么做的话,那就等同于丧失了世界体系的合法性。
事实是既令人有些沮丧但又欣慰的,那就是美国并没有什么办法来保住其地位。一旦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苏联在10年后也开始改革,印度同样在10年后进行改革,美国在全球产出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其对各种事件的影响力自然就会逐渐下降。其实自二战后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美国在全球产出中的份额就一直在减少。就如同验尸官在检查美国单极时刻的“尸体”时,得出的结论会是自然死亡,而不是自杀或者意外事故。
即使是那些更倾向于美国领导世界而非其他可能选择的人,也必须看到一个仅占人类人口4%或者5%的国家去指挥全世界是存在内在不合理性的。一个多世纪以前,同样是凭借人口数量优势,美国超越英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当时,英国人对这个“篡夺者”也是心怀不满的,因为美国的工业化是在关税壁垒的保护下推进的。现在回首过去,谁还会认为保护主义是首要问题呢?当时只要美国不自我伤害,凭借其规模自然就会占据优势。
然而,美国统治阶层中的许多人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贸易导致了美国在世界上地位的下降。他们由此推断,采取贸易的反面措施或许能够阻止甚至逆转这一进程。这个论点看似具有自我批判性,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陶醉,因为他们把相对衰退当作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情况,认为是能够解决的。真正应该做的是直面问题,承认其他国家也有影响力,它们在近几十年的选择对美国地位的削弱作用要比华盛顿的决策更大。
几十年来,“失去中国”的论调一直在搅乱美国的政治。它导致了麦卡锡主义的兴起,因为政客们试图为自己所谓的“失败”赎罪,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又一个无端指责的时代即将来临,希望这次引发的后果仅仅只是一些昂贵的关税而已。(作者嘉南·加内什,白晓译)
美国长期纠结于“失去”中国的问题,并将自身相对衰落归咎于贸易开放、对中国等国政策失误。但实际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艰难,美国从贸易中也受益,其单极时刻的消逝是全球发展趋势下的自然结果,美国统治阶层的错误认知还引发了如麦卡锡主义等不良政治影响,希望美国能正确认识自身地位变化的真正原因。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