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相关情况,包括外资回流港股、空头平仓推动港股反弹、港股估值性价比高、美国因素对美股的压制以及港股面临的一些风险因素等内容,展现了港股市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智通财经APP消息显示,中信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自1月24日起,外资回流港股市场的金额将近130亿港元。这些外资主要配置在科技和消费行业,这两个行业在港股市场中相对估值折价较高。与此同时,近期空头平仓也是促使港股反弹的一个重要动力。截至2025年2月7日,港股市场整体未平仓卖空金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依然达到1.37%,这个数值处于2023年初以来历史均值两倍标准差以上的高位。从短期来看,受到2月底MSCI调仓的影响,港股可能会面临海外资金再平衡所带来的风险。不过从全年的角度出发,在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复苏的大背景下,再加上港股估值具有性价比,中信证券仍然看好港股延续自2024年开始的反转行情。
DeepSeek横空出世,再加上两会预期的催化作用,使得1月中旬以来港股大幅上涨。在2025年1月20日,DeepSeek发布了R1模型。这个模型极大地降低了AI模型的训练成本,而且其模型能力也逼近美国AI龙头企业的最新模型。随后中国企业快速部署相关AI模型的运用,并且还有阿里巴巴与苹果的合作等消息,这些都表明国内AI训练端和运用端有着良好的交互。同一时期,全球投资者对美股科技巨头在AI领域巨额资本支出能否兑现业绩产生了怀疑。另外,接近3月的时候,全国两会的政策预期开始有所反映,对于消费支持政策的预期进一步支撑了港股科技与消费板块的情绪。从1月14日到2月12日,恒生指数上涨了14.1%,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上涨了25.1%。从行业维度来看,资讯科技(上涨26.2%)和可选消费(上涨22.7%)在涨幅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持续落地关税加征政策,并且美联储呈现鹰派姿态,这对美股表现形成了压制。除了DeepSeek的推出对美股科技板块产生压制之外,自2025年2月以来,特朗普不断推出关税政策,这进一步压制了美股的表现。例如,2月1日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的政策被推迟,以及2月10日宣布对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这些举措都对美股2025年的业绩预期造成了压力。对比2月7日和1月24日的美股业绩预期(彭博一致预期),标普500在2025年的净利润与营收预期分别下调了0.5%和0.1%,纳指100则分别下调了0.6%和0.2%。此外,1月美国CPI读数超出彭博的市场一致预期,再加上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偏鹰派的表态,也同样对美股造成了压制。
在港股性价比凸显的情况下,自1月24日起外资回流近130亿港元。与上述期间美股业绩预期下修不同的是,港股同期内2025年业绩预期较为稳定,而且其估值仍然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月13日,恒指的PE为9.8倍(处于历史28.8%分位),恒生科技虽然创下疫情后的新高,但其PE也仅仅为17.4倍(处于历史26.5%分位),这个数值不仅低于2024年10月7日阶段高点的19.0倍,也明显低于2023年1月27日阶段高点的26.3倍,恒指估值同样低于之前的高点。此外,从行业来看,在2019 - 2022年间,港美股在消费与科技板块的PE水平较为接近,但是之后美股相较于港股对应行业的估值溢价持续扩大,目前港股消费行业的动态市盈率仅为美股的一半,信息技术行业的估值较美股也有30%以上的折价,横向对比起来性价比非常显著。自1月24日起,外资流入港股达127.6亿港元,这一时间段与美股回调的时间相吻合,并且外资主要流入相对低估的消费与科技行业。
虽然卖空占比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除了外资回流以及南向年初至2月12日日均净买入61亿港元之外,近期空头平仓也是推动港股反弹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截至2025年2月7日,港股市场整体未平仓卖空金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仍然处于1.37%的高位(2023年初以来历史均值两倍标准差以上)。从行业维度来看,目前医疗保健(未平仓比例为2.1%)、日常消费(1.8%)、原材料(1.5%)的未平仓比例相对较高。相较于去年10月8日和今年1月13日的阶段性卖空高点,空头平仓比例较大的行业为可选消费、原材料和金融。同期,空仓占比增加较大的行业集中在红利属性的通讯服务、公用事业、能源以及可能受到新一轮关税影响的工业板块。
2月底MSCI调仓即将到来,港股可能面临获利了结风险,但这并不会改变其全年反转的趋势。自2024年MSCI最后一次调仓生效(即2024年11月26日)至2025年2月12日期间,恒指累计上涨14.1%,恒生科技更是大涨25.1%。同期,MSCI全球指数和新兴市场指数分别仅上涨1.6%和2.2%。回顾2024年8月至11月的调整期间,港股市场的表现同样显著优于MSCI指数(全球及新兴市场),但在调整期有效日的前两个交易日出现下跌。此外,如果特朗普政府宣布进一步加征关税,不排除2月底港股会面临获利了结而出现回调的风险。不过从全年来看,在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再加上估值的性价比,中信证券仍然看好港股延续2024年以来的反转行情。
风险因素:
1)中美在科技、贸易、金融等领域的摩擦加剧;2)我国政策力度、实施效果以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3)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4)俄乌、中东地区冲突进一步升级;5)我国房地产销售量价回稳不及预期。
本文总结了港股市场的多方面情况。首先提到外资回流港股,主要流入科技和消费行业,同时空头平仓推动港股反弹,但卖空比例仍处高位。DeepSeek发布模型与两会预期推动港股上涨,而美国关税政策和美联储鹰派姿态压制美股。港股估值相比美股有性价比,虽面临2月底MSCI调仓风险,但全年在国内经济复苏背景下仍被看好,最后还列出了影响港股的风险因素。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