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事件之后,如今内蒙古人民与南方寻亲志愿者携手,助力当年那些“国家的孩子”寻亲团圆的故事。文中还介绍了部分寻亲成功的例子,以及相关人员为寻亲所做的努力等情况。
央广网呼和浩特2月13日传来消息(记者邵玉琴报道),时光回溯到65年前,在内蒙古的广袤草原之上,发生了一场如同史诗般跨越山海、感人至深的“国家救援”行动——“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伟大的举动,不仅展现了内蒙古人民的博大胸怀,更体现了国家在特殊时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而在65年后的今天,一幅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内蒙古人民与南方寻亲志愿者们携手同行,共同踏上了助力当年那些“国家的孩子”早日与家人团圆的征程。这是一场爱的接力,也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
寻亲志愿者张贴指示牌(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有这样一位寻亲者李亚萍,她听到哥哥说,自己出生时的老屋依然存在,只不过旁边已经建起了楼房。这或许是父母在不经意间给离家的女儿留下的回家的记忆线索,又或许有着其他深意。然而,对于李亚萍而言,当她的双脚真正踏上家乡这片土地的时候,她知道亲人已经近在咫尺。
村庄的上空,嘹亮的歌曲《我也是草原的儿子》《我的家乡红枣树》不断萦绕。那一天,迎接亲人回家的场景如同盛大的喜事一般。鞭炮声震耳欲聋,锣鼓喧天,鲜艳的鲜花铺满地,长长的红毯延伸向前。蒋家满是亲朋,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65年饱受骨肉分离之苦的同胞姐妹紧紧相拥,肆意流淌的泪水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融化了离散后的相思苦痛。
正月十六这一天,团圆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走进李亚萍哥哥的家里,春节的喜庆气息还未消散。这一天,李亚萍和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腾腾的团圆汤圆,与哥哥姐姐和妹妹愉快地畅谈着,尽情地叙说着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当日上午的认亲现场,庄重而又充满温情,DNA亲缘认定书被宣读,认定证书被颁发,还有充满感激之情的答谢仪式。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大队长乌达木宣读亲缘认定(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据记者了解,当年内蒙古通辽市一共接收了60名“国家的孩子”,其中已经有三位,像胡英华与李亚萍,成功找到了南方的家人。
乌达木介绍说,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公安局通过DNA检测等科学方式,已经让39名“国家的孩子”与家人实现了团圆。
在2024年的时候,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召开了“国家的孩子”寻亲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并且公布了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国家的孩子”血样采集站点。在元宵节举行的“国家的孩子”胡英华认亲仪式上,乌达木借助媒体发出呼吁,希望更多有寻亲愿望的“国家的孩子”可以通过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官网联系他们,或者通过志愿者将血样邮寄到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从而助力“国家的孩子”寻亲之旅。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民警布仁巴雅尔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真诚地表示:“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为寻亲者开展采血检测工作,这是一场抢救性的寻亲接力行动。”因为“国家的孩子”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过7旬,最小的也已经超过了65岁,能够帮助他们在有生之年实现寻根的梦想,是他和同事们内心深处的心愿,也是每一位内蒙古人民共同的心愿。
“三千孤儿入内蒙”事件65年后,内蒙古人民与志愿者携手助力“国家的孩子”寻亲团圆的故事,包括寻亲成功的实例、相关部门为寻亲所做的工作以及人们对于帮助这些老人寻亲的决心等,展现了跨越65年的温暖与爱。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