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孩子”胡英华在内蒙古长大,在经历了65年的分离后,于元宵佳节这天在众多亲朋的簇拥下,与江苏宜兴的8个兄弟姐妹团聚的感人故事。其中详细描述了团圆时激动人心的场景,也介绍了寻亲背后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的公益行动,同时还穿插讲述了胡英华被送到内蒙古的历史背景以及他在内蒙古的幸福生活等内容。
在亲人们的簇拥之下,胡英华和他的8个兄弟姐妹围坐在一起品尝汤圆,热热闹闹地共度元宵佳节。这看似平常的团圆饭,对于他们而言却无比珍贵,毕竟,他们已经苦苦等待了65年。2024年2月12日这一天,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远道而来的胡英华,终于抵达了江苏省宜兴市,即将与失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兄弟姐妹相聚团圆。当日清晨,江苏省宜兴市张勤荣的家门口人头攒动,亲朋好友们纷纷聚集在此。“我们在等亲人回家!”张勤荣一家人满脸兴奋,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目光不住地朝着街道尽头张望。而此时,65岁的胡英华远远地就看到了列队迎接他的亲人。刹那间,他的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紧接着便与亲人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团圆饭的现场,家族里的一位年轻人深情地唱起了内蒙古歌曲《鸿雁》,胡英华也情不自禁地用蒙古语跟着和唱起来,那饱含深情的歌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这个令人倍感温暖的团圆故事背后,离不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为“国家的孩子”开展的寻亲公益行动。2024年底的时候,胡英华将自己的血样寄给了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令人惊喜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月,也就是2025年1月,他就得到了自己的DNA信息与江苏省宜兴市一个张姓人家匹配成功的消息。随后,宜兴市的志愿者团队通过入户走访采集血样,公安局再进行DNA复核确认,最终确定胡英华与张勤荣一家属于全同胞关系。“离别了65年,相隔3000里路,亲人终于回家了。”张勤荣激动地感慨道。据他讲述,当年因为家中生活实在困难,父母无奈之下只能把刚出生不久的五弟胡英华送到了上海市孤儿院。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胡英华同其他3000多名孤儿一样,从南方来到了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在当地善良群众的精心抚养下,他健康成长,并且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件事,也成为了人们口中广为传颂的民族团结佳话。胡英华表示:“我的人生非常幸福,养父母给予了我无尽的关爱。”他的养父胡明朗是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保安嘎查保安学校的创立者,而养母洪光更是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称号。胡英华成年之后,便在保安学校任教,这一教就是42年。在养父母相继离世之后,胡英华心中想要知道自己身世来源的想法变得愈发强烈。如今,他终于得偿所愿。只见他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在族谱上填补上自己的名字空缺,巧合的是,他在张家原本名字的尾字也是“华”。胡英华满含深情地说道:“我以身为中华儿女而无比自豪。”(记者刘懿德、贺书琛)
本文总结了胡英华从内蒙古到江苏与亲人团圆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亲情的珍贵,即使经历65年的分离,亲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依然牢固。同时也体现了寻亲公益行动的意义,它帮助离散多年的家人团聚。此外,“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背景也在文中得以体现,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民族团结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