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江苏民政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果进行阐述,包括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特殊群体保障、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以及为小方面的工作成果等。
据记者马道军2月11日从“江苏民政这五年”专题新闻发布会得到的消息,江苏全省的民政事业在这五年间收获了显著的成效,并且积极地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了力量。
在过去的五年里,江苏省基于居民遇到困难情况的不断变化,接连出台了像低保工作规程、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在这个过程中,江苏不断地对救助认定条件进行调整与完善,适当地降低了准入门槛,着重在扩围增效方面下功夫。此外,江苏打破了户籍地的限制,促使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得以实现,从而能够及时地把临时遇到困难的群众纳入到救助范围之中。
江苏省持续深入地进行“温情救助”改革,构建起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达成了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市域统筹的目标。在全省范围内,有64.5万低保对象、20万特困人员得到了保障,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达到873元,而且有89万建档立卡对象凭借低保或者特困供养成功脱贫。
江苏还着重加强特殊群体的保障工作。将近20万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获取了养老服务和护理补贴;孤儿的集中和分散养育标准在全国处于前列位置;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105.3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108.2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达120万人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12余万人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实现了县(市、区)的全面覆盖。
五年间,江苏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走向完备,全省的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高,长期护理险制度在13个市实现了全覆盖。各地成功创建了16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进行培训,培训人次达227.44万。
江苏省致力于构建“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率先完成老龄机构改革任务。全省共建成2200多家养老机构、1.8万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000多家助餐点、2066个互助养老睦邻点,为358万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的居家上门服务,对24万户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初步形成了原居享老、社区安老、机构颐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在服务儿童方面,江苏省全力打造“苏童成长”服务品牌,建成了1487家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选拔并配备了2.3万名村(居)儿童主任,率先创建“3+4+N”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精准保障47.5万困境儿童,关爱保护2.05万留守儿童,全面对流动儿童进行摸排建档,并将其纳入关爱保护范围,为困境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总结了江苏民政在过去五年间的发展成果,包括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特殊群体保障、老龄工作进展、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和儿童服务方面的成绩,展示了江苏民政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多方面的保障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