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成渝乙巳之春文化交流活动”展开,详细介绍了活动的主办情况,川渝两地诗人、专家围绕格律体新诗发展话题进行对谈,还回顾了新诗格律建设历史,阐述了川渝两地在格律体新诗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当前取得的成果,同时探讨了激活新诗音乐性的方法,活动期间两地诗人也通过朗诵和互赠诗作增进友谊。
近日,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在川大江安校区精彩上演。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所、四川省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成渝乙巳之春文化交流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活动现场,来自川渝两地的诗人、专家济济一堂,他们围绕格律体新诗发展等核心话题,展开了一场热烈而深入的对谈。
重庆格律体新诗活动发起人、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所所长万龙生在现场回顾了新诗格律建设的漫长历史。他提到,“成都、重庆都是新诗‘诗体重建’的重要基地。”自20世纪起,以闻一多为旗手的“新月派”发起了新诗格律建设的浪潮,川渝两地的学者、诗人积极响应,形成了遥相呼应的良好局面。像著名诗人朱大枏、何其芳等,都是这一时期推动新诗格律建设的中坚力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川渝两地在格律体新诗的理论研究、组织建设以及创作实践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发展。
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研究会会长余小曲认为,川渝之间的频繁互动,对四川格律体新诗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细数了川渝两地在格律体新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从早先国内第一个以格律体新诗命名的网站在成都成立,到首个格律体新诗研究会在成都市新都区挂牌,再到在川渝两地的协作下建立起四川格律体新诗创作会的永川基地。他感慨地说:“川渝两地已经构成中国格律体新诗的重要一极。”
四川大学教授李怡对格律体新诗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指出:“格律体新诗本质上就是对新诗音韵的探讨。”诗歌的音乐性一直是诗歌领域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关键问题,而川渝两地的诗人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例如何其芳提出现代格律诗理论,重庆诗人吴芳吉开启了新诗发展的新方向。李怡还特别提到:“有意思的是,两位诗人虽然出生在重庆,但是在成都生活过。”那么,如何更好地激活新诗的音乐性呢?李怡认为,这有赖于两地诗人、学者的跨区域联动与合作。
在活动期间,现场的氛围十分融洽。川渝两地的诗人们不仅朗诵了各自的优秀作品,还互赠诗作,以此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这种交流互动,为格律体新诗的发展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
“成渝乙巳之春文化交流活动”为川渝两地诗人、专家提供了交流平台,回顾了新诗格律建设历史,展现了川渝在格律体新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强调了跨区域联动对激活新诗音乐性的重要性,活动中的互动交流也促进了两地诗友的友谊,有利于推动格律体新诗进一步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