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少保中心:为特殊儿童点亮希望之光

记者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少保中心)的所见所闻。包括少保中心的成立情况、采用的服务方式、取得的荣誉等,还介绍了中心内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以及一些孩子在这里得到改变并走向成功的事例。

“姐姐,你看我打扫的这块地干净不?”1月16日午后,《法治日报》的记者刚踏入河北省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少保中心),就被一个小男孩拽住,拉着去看他的“清扫成果”呢。

寒冬之际,树叶早已凋零,太阳散发着格外耀眼的光芒,洒在正在清扫院子的孩子们身上,给他们的脸庞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

石家庄市少保中心于2002年3月成立,这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专门为保护教育流浪儿童以及服刑罪犯未成年子女等处于困境中的儿童而设立的机构。该机构由石家庄市司法局主办,开创性地采用了“亲情化、家庭化、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方式,构建出具有石家庄特色的“发展性保护教育模式”,并且先后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等诸多荣誉。

“发展性保护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根基,我们中心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门机构管理的形式,保障了特殊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少保中心主任杨程向记者介绍道。

石家庄少保中心:为特殊儿童点亮希望之光

图为石家庄市少保中心主任杨程(中)向记者(右)介绍“发展性保护教育模式”整体情况。本报通讯员 刘晓乐 摄

走进少保中心大楼,少先队员室、心理活动室、书法室等一应俱全。孩子们有的在嬉笑追逐玩游戏,有的在活动室跟着老师学剪纸,还有的在自习室安静地看书……整个中心秩序井然,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

据杨程介绍,少保中心现有12名工作人员,目前接收了46名少年儿童。“来到少保中心的孩子都有着‘不幸’的经历,他们要么流浪过,要么父母正在服刑,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但到了这里,这里就是孩子们的家。”杨程说道。

少保中心的建立,不但推动了流浪儿童和罪犯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社会和谐稳定、罪犯改造等一系列社会管理难题。每月一封信、每季度一次探监、每年一次联欢,这对罪犯和他们在少保中心的孩子而言,意义重大。

“听说要去监狱看爸爸,小辉和小亮激动得一整晚都没睡好觉。”少保中心老师杜文敬说。

小辉和小亮的爸爸马某因犯罪入狱服刑,妈妈也不知去向,兄弟俩由爷爷照料。可不久后,爷爷因病去世,兄弟俩的抚养问题让马某心急如焚。在监狱教育改造科的教育日那天,马某知晓了少保中心,便向监区提出申请,经过各方努力,小辉和小亮顺利进入少保中心。

“到了少保中心后,两个孩子显得很拘束。听说他们几乎没怎么见过自己的父亲,我们便决定帮孩子圆梦。”杜文敬说。在亲情帮教日当天,马某入狱后首次见到孩子们,瞬间泪流满面。这次见面,让马某更加坚定了改造的决心。

凡是被送到少保中心的孩子,普遍存在自卑、报复心强等心理问题,甚至会有偷窃、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少保中心的心理老师制定一人一策的矫治方案,并且设立“悄悄话信箱”,真正地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舒缓心理压力。此外,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和文娱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更多的力量和希望。

“小艺同学荣获市级科幻小说竞赛一等奖,小涵同学获得‘学习之星’称号……”杨程向记者展示孩子们的奖状时,满脸的自豪。如今,少保中心的孩子们都到社会上正规的中小学校读书学习,接受义务教育。

“小斌是少保中心培养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小莎现在在北京工作,小任参军退伍后还经常到中心带孩子们玩耍……”说起从少保中心走出去的孩子们,杨程如数家珍。据统计,少保中心累计救助了1902名少年儿童,2024年共救助38人。

在少保中心的保护教育下,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们内心变得更加坚强、自信和乐观。

本文详细介绍了石家庄少保中心的情况,包括其成立背景、服务模式、对特殊儿童的积极影响等。从孩子们在中心的生活到中心对社会问题的解决作用,再到孩子们在这里得到改变后的成功案例,全面展示了少保中心在特殊儿童保护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和显著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4.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1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