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的新能源市场化改革新方案进行解读,包括方案出台的背景、亮点以及将会产生的作用,同时结合专家观点进行阐述。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共同推出了新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新方案。那么这一方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呢?从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了约14.1亿千瓦,这个数字可不简单,它在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里占比超过了40%,已然超过了煤电装机。随着新能源如此大规模的发展,之前的新能源上网电价就显得不合时宜,急需改革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杨娟表示,随着新能源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固定价格已经无法很好地反映电力供求关系,也不利于构建能体现各类资源调节价值以及公平承担成本的价格体系。而且近年来新能源建设成本在进一步下降,各地也在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并完善市场规则,这都为新能源参与市场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基于这样的背景,此次方案提出要构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于纳入该机制的电量,如果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就给予差价补偿;要是高于机制电价,就扣除差价。这种“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能够让企业有合理且稳定的预期。
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陈大宇指出,这次改革为新能源电价市场化配置了场外保障机制,也就是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这就好比给新能源参与市场在“场外”上了一份“保险”,解除了新能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后顾之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杨娟还提到,方案中的“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措施很巧妙。它一方面有利于和现行的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平稳衔接,另一方面对于新项目,更多地采用竞争方式来确定纳入范围和价格,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建设方面,这次新能源市场化改革也有着重要意义。专家表示,此次改革对居民、农业用户的电价水平没有影响,这些用户依旧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对于工商业用户,从静态估算来看,预计改革实施首年全国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和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在电力供需宽松、新能源市场价格较低的地区可能还会略有下降,后续工商业用户电价会随着电力供需、新能源发展等情况而波动。
专家还认为,这次改革有助于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各类电源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从而更好地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协调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杨娟进一步解释,政策出台后新能源和煤电等机组一起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市场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政策明确各地要根据范围的扩大来完善市场规则,这对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非常有利的。
本文总结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推出的新能源市场化改革方案。从背景上看,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增长促使电价改革。方案亮点包括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以及老项目新办法的措施等。对居民和农业用户电价无影响,工商业用户首年电价基本持平。此次改革在电力资源配置、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进等多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