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的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发展情况,包括其完成的3.5亿元B轮融资、技术研发方向、临床试验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利好等内容。
申城的脑机接口企业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在10日这天,新民晚报的记者了解到,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骄傲地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完成了高达3.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要知道,这可是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行业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一笔融资呢。这一轮的融资是由启明创投、奥博资本和礼来亚洲基金等这些实力雄厚的机构共同来领投的,而在天使轮就对其投资的源来资本也持续跟进投资。这笔融资得来的资金有着非常明确的用途,那就是加速产品的临床试验进程、进行新一代技术的研发以及建设医疗级MEMS生产基地。这就像是给脑机接口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搭建了一个非常坚实的支撑框架。其实啊,在这之前,阶梯医疗就已经获得过数亿元的A轮融资,还有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了。脑机接口技术根据脑信号采集的路径可以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非侵入式(也就是脑外采集)、侵入式(大脑皮层内采集)和半侵入式。在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脑机企业都会选择非侵入式的采集技术路线,而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还处于刚刚开始发展的初期阶段。阶梯医疗这家公司是在2021年8月成立的,它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面。它和马斯克的Neuralink一样,走的都是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路径。而且啊,它现在已经成功研制出了中国首款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高通量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这个系统的目标是帮助那些瘫痪的患者去完成复杂的脑控任务,它可是中国第一个完成注册性型式检验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呢。记者还得到消息,阶梯医疗已经和国内好几家顶尖的医院展开了合作,他们已经开展了累计超过50例由研究者发起的脑机接口相关临床研究(IIT),而且取得的临床效果相当显著。不仅如此,他们还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柔性电极人体单细胞数据集。据内部消息透露,这个企业打算在今年启动国内首个侵入式脑机接口长期埋植前瞻性临床试验(FIM),并且在2026年进一步推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在植入体设计和植入术式这两个方面,Neuralink的植入体设计厚度大概是8毫米,这个厚度让它成为了目前全球最薄的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中的一员。然而,阶梯医疗在这方面做得更出色,它的植入体设计厚度仅仅是Neuralink的一半。它的植入手术只需要在颅骨上开3 - 5毫米的微孔,借助成熟的神经外科微创穿刺技术就可以顺利完成了,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凭借着这样创新的设计,阶梯医疗的产品成为了目前体积最小、创伤最小的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还有一个好消息,阶梯医疗已经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并且计划在2025年建成国内首个医疗级脑机接口MEMS生产基地,这样就能够实现“研发 - 生产 - 质检”的全链条闭环了。阶梯医疗的创始人赵郑拓告诉记者:“在短期阶段,我们阶梯医疗会基于超柔性电极、微型植入体设计、微创植入术式等这些底层技术,开发出像语言功能重建、人工听觉、面瘫修复以及脊髓损伤修复等多款产品,来解决临床上的刚性需求。从长远来看,我们正在研发有着数千通道的新一代脑机接口系统,努力推动人机交互效率的提升。在未来,我们期待能够和大语言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领军企业联合起来,一起探索智能化协同的创新路径。”记者还注意到,从2025年开年以来,国内脑机接口在政策方面就不断传来利好消息。1月10日,《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发布了,这个方案提出在2027年之前,要引进和培育5家以上具有脑机接口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的自主创新企业,还有10家以上产业链骨干企业。1月13日,国家药监局确定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电数据集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推荐性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订计划,并且进行了公示。
本文总结了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脑机接口领域的重要成果,如完成3.5亿B轮融资、研发出符合标准的产品、开展多项临床研究等,同时也提到了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以及国内脑机接口的政策利好,展现了该企业在脑机接口行业的发展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