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外国人出入境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尤其是在过境免签政策放宽后,外国人活动区域扩大,不少人深入到我国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这给小城市带来了包括消费收入、产业联动、就业机会等诸多变化。同时也指出小城市在迎接国际游客时要全面考虑接待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并且不少地方已经有了做好入境游服务管理的经验。最后强调各地要挖掘本地特色,吸引外国游客深度参与,将旅游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春节假期期间,外国人出入境的人次达到了95.8万,与去年春节同一时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22.9%。这里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情况,自去年12月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放宽之后,外国人在中国的停留活动区域扩展到了24个省(区、市)。于是,众多外国游客不再仅仅局限于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而是深入到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三四线城市,去感受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根据民宿平台提供的数据来看,在春节期间,竟然有51个乡镇的民宿首次接到了外国人的订单。
这种不断攀升的“国际流量”给众多小城市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改变。一方面,外国游客在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的消费直接为小城市创造了收入;另一方面,入境游热度的提升也带动了文化、娱乐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并且创造了导游、翻译等就业机会。而且,外国游客会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这无疑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也带来了潜在的投资机遇。
外国游客既要“来得方便”,也要“玩得舒心”。对于小城市而言,在迎接国际游客的时候,景区的承载能力、酒店的接待容量以及专业人员的素养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考量。对于像交通拥堵、文化差异等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小城市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加高效地做好入境游的服务管理呢?其实不少地方已经摸索出了有益的经验。比如交通基础设施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改造,但是可以对机场、火车站与市区、景点之间的公共交通衔接进行调整;景区接待上限很难一下子提升,不过可以优化游览路线的设置;在热门景点、商圈增加外卡POS机,这样就能提升外国游客支付的便利性。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不但能够优化旅游环境,而且能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各地热情真诚的待客之道。
外国游客来到小城市“探新”,其目的就是想要体验当地的特色。各地要重视对本地文化和资源禀赋的挖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例如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在参观路线中增加文化体验项目等,以此吸引外国游客深度参与其中,从而形成持久的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使更多的外国人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将免签政策带动起来的旅游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增量。
春节期间外国人出入境人次增长且活动区域扩大,这给小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小城市在接待国际游客时面临诸多挑战,不过一些地方已探索出服务管理经验,各地若能挖掘自身特色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就能将入境游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