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项目交付失败率高,方案商和集成商如何破局?

物联网产业从“技术试验”到“规模落地”的跃迁过程展开。阐述了当前物联网项目交付失败率较高的现状,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方案商与集成商协作模式的重要性。并分别介绍了方案商和系统集成商在物联网生态中的职责,还提到了两者协同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的策略,最后通过实施案例展现两者协同的成果,并对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物联网产业正处于从“技术试验”迈向“规模落地”这一关键的跃迁阶段。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表明,在2023年,我国物联网项目交付失败率竟然高达34%,而其中技术协同失效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1%。

在“加快发展物联网”这一决策部署的大环境下,方案商与集成商之间的协作模式就成为了打破当前困局的关键因素。据2024年12月3日工信部所公布的“2024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名单”来看,这里面包含了多达107项的经典案例。

方案商与集成商的攻守之道

在物联网的生态体系里,方案商和系统集成商是推动技术落地以及应用的重要力量。

方案商重点聚焦于垂直领域的技术攻坚,并且提供标准化的组件与平台,其主要有以下三项重要职责:

  • 提供垂直场景解决方案:物联网解决方案如果能够做到高度定制化,就能够精准地针对行业痛点进行解决,从而提升运营的效率以及竞争力。

  • 开发标准化PaaS平台:为了让技术具备可扩展性以及复用性,方案商会开发标准化的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该平台能够支持多种物联网应用场景,可以迅速对需求做出响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

  • 输出行业算法模型:通过对大量的行业信息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开发出特定行业的算法模型,进而理解业务数据,优化决策流程。

就拿移远通信来说,其5G模组采用工规级标准,支持3GPP R17标准,在宁德时代的工厂里实现了高达99.999%的传输可靠性。

汉威科技的激光气体传感器检测精度能够达到ppb级,并且被应用于中石油管道监测。

阿里云的IoT Platform日均处理设备消息量突破5000亿条,为乐菜鸟网络在全球的物流调度提供了支撑。

而系统集成商则主导跨系统的技术整合以及工程实施,承担着技术融合、生态连接、场景翻译的使命,以此来确保系统能够高效运行并且保持稳定的性能。

在雄安新区的项目里,要将5G模组、AI摄像头、LoRa传感器等不同的技术进行融合,构建城市级别的物联感知网络,这就需要解决兼容性的问题,让各个组件之间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又例如在协和医院中部署的医疗物联网系统,将GE医疗设备数据、紫光展锐定位标签、腾讯云医疗AI中台等进行集成,使医院内的设备利用率提升到了25%,构建起了完整的生态链从而提供全面的服务。

协同发展,但困难依旧

据中国信通院2023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平均一个物联网项目需要对接6.8个技术供应商。在这个对接的过程中,常常会暴露出很多典型的技术冲突,不同的技术之间存在着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兼容、形成信息孤岛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就需要实现从单一的项目交付进化路径向生态共建模式进行转变,从而重塑产业格局。

第一,采用技术耦合战略。

通过构建统一的技术平台,推动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达成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以及数据共享。例如,研华科技的WISE - IoT Studio 3.0工具链,支持西门子MindSphere与阿里云IoT双平台对接,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

第二,运用价值捆绑模式。

通过构建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的价值共同体,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格创东智与TCL华星光电采用“系统销售 + 能效分成”模式,为华星光电带来的年度节能收益超过2亿元。

此外,华为的鲲鹏昇腾计算产业生态也是一个很好的合作示范,它与7600家伙伴和635万开发者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产业生态。

第三,进行标准化建设与实施。

标准化对物联网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标准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标准的执行才是后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要确保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落地。通过标准化建设,可以减少因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技术冲突,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实施案例

在深圳机场T3航站楼的智慧化项目中,方案商与系统集成商之间的协同创新得到了集中展现,真正地释放了数字化转型的效能。

在机场安防方面,海康威视的毫米波雷达与大疆机场无人机相结合,组成了地面与空中结合的立体安防网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提高了机场安全管理的效率。

并且通过部署5G独立组网(SA)专网,实现了航站楼全区域覆盖以及超高可靠性通信,时延稳定性达到99.99%。据悉,这个方案是华为室内数字化系统LampSite解决方案,结合电信与联通200MHz双通道5G设备,单用户峰值下载速率可达1.9Gbps。该专网还支持机场内10万级终端并发接入,成为国内首个实现5G全覆盖的航空枢纽标杆案例。

另外,商汤科技联合高德地图开发的AR步行导航系统,通过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与GPS融合,实现了厘米级定位精度(±5cm)。系统搭载于OPPO ARunit平台,结合高德地图API动态优化路径,在复杂的航站楼环境中误判率降低92%。根据实际运行的数据显示,旅客平均登机时间缩短9分钟,人工问询服务压力有效降低了80%。

从反馈结果来看,T3航站楼项目实现了运维成本下降27%、能耗降低33%、投诉率减少41%,旅客吞吐量增长15%的“三降一升”成效。

结语

当前的物联网产业正在从“单点突破”朝着“系统作战”转变,只有那些既能在特定技术领域构建起壁垒,又能开放融入生态系统的企业,才能够在万物智联的时代掌握真正的定义权。

据IDC的预判,到2026年,具备深度协同能力的物联网方案商与集成商将会占据75%的市场份额。

在此背景下,“2024‘物联之星’中国物联网行业年度榜单”评选活动专门设立了2024年度中国物联网企业100强、2024年度中国物联网企业投资价值50强、2024年度中国物联网行业创新产品榜、2024年度中国物联网应用标杆案例榜、2024年度中国物联网行业卓越人物榜这五大榜单,目的是为行业树立标杆。获奖企业和项目将有机会在全球舞台上获得关注,从而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生态的快速成长。

物联网产业在规模落地过程中面临交付失败率高的问题,方案商与集成商的协作至关重要。文中阐述了两者在物联网生态中的不同职责,分析了协同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应对策略,还通过实施案例展示了两者协同的积极成果,最后对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及相关评选活动对推动物联网生态发展的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705.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