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来临,多家知名私募发布致投资者信,内容包括对2024年的回顾反思以及对2025年的展望等相关情况。
财联社2月2日讯(记者 沈述红)春节将至,不少知名私募纷纷发布致投资者的信件。这些信件内容丰富,既包含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回顾,也有着对未来的展望。
华安合鑫董事长袁巍表示,在2024年公司看似没做太多事,但却做对了一件非常关键且困难的事,那就是挑选出为数不多的中国优秀资产,并且坚定地持有不动摇。最后成功等到了9.24的政策反转。以2023年年底的持仓来看,持仓公司整体实现了高利润增长,利润增长与净值涨幅相匹配。华安合鑫得益于这些优秀上市公司,它们凭借自身独特的阿尔法抵御了中国经济整体下行的系统性风险。也正因发现这些优秀标的,公司才能在熊市末期保持进攻性仓位。
百亿私募睿璞投资在2024年收获了不错的正收益。该公司回顾2024年投资路径时称,在出价方面坚持选择投资回收期(按[市值 - 净现金]/长期稳态自由现金流定义)大致在10年以内的投资机会。其投资标的有着不同类型,或是行业竞争格局优良、自由现金流强劲、国内渗透率提升、海外业务有增长潜力;或是需求确定性提升且竞争格局稳定;或是提供不可或缺的优质基础服务且盈利克制;或是需求稳定、竞争壁垒高且自由现金流逐步改善。它们共同具备产品或服务刚需、竞争壁垒高和低估值的特点,还拥有“高质量增长”的能力。
长金投资对现阶段产品净值表现的投资进行了分析与反思。2024年该公司持有的股票正常经营,但过去6 - 10年间这些公司虽利润和股价大幅增长,可近年股价未随利润增长反而下滑。3 - 4年前,长金投资未选择卖出并持有现金而是继续持有。公司投研团队承认当时高估了企业和股票,因高度认可企业而高估了它们抵御经济低迷的能力,在股价高位时未减仓。2024年,长金投资调整了仓位,降低个股集中度,减少了白酒行业持仓,高端白酒仓位也相应下降。公司表示未来要弥补短板,调整思路,在企业估值过高时减仓,敢于卖出并增加分红比例,股市过热时敢于持有现金。
对于2025年的投资,不少私募看到了希望之光。袁巍认为这些“光”源于无风险收益率下降、优秀企业业绩复苏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崛起进程。他相信随着“反内卷”深入和宏观需求触底,制造业龙头将迎来国内供需拐点,进入新盈利上升周期。未来会有更多优秀企业利润率低点先于收入低点和宏观经济企稳出现。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在防止互联网资本无序扩张引导下,众多互联网龙头聚焦主业,2023年三四季度开始出现业绩拐点,2024年整体业绩增长,还加大回购和分红力度,这是互联网股票2024年超额收益的核心来源。
长金投资指出,现在好公司基本面无明显问题,价值不会持续被埋没,所投资公司仍有成长性和市场空间,对企业深度研究和全面考量是投资基石。公司认为当前中国股市基本无泡沫,投资环境适合布局,持仓较往年平衡,会先关注企业经营质量和现金回报再考虑成长潜力。
睿璞投资则认为,当前中国股票市场投资机会不少。如果能找到产品或服务刚需、护城河稳固、自由现金流稳定或持续增长且估值便宜的好公司,这类公司分红能力强,在长期国债收益率屡创新低环境下是稀缺资产,但往往被市场忽视。
银叶投资在致投资者信中指出,A股当前整体估值有吸引力,双宽政策常催生权益牛市,但政策驱动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好转还需时间,此前防御性股票可能表现更好,经济基本面好转后结构性配置机会凸显。基于此,公司倾向于配置三个方向:一是政策支持/产业转型方向,如AI产业链、先进制造业、国产替代等;二是政策托底叠加估值修复方向,像食品饮料、可选消费、汽车家电等;三是化债 + 产能出清方向,包括地产建筑、化工有色、工程机械等板块。对于债券市场,银叶投资认为在基本面企稳回升前,债市总体延续多头趋势,但要警惕交易头寸拥挤和寻找性价比资产后的阶段性回调风险。信用债方面,城投债利差在化债背景下进一步收缩,关注部分产能过剩、困境有望反转板块如钢铁、养殖等,以及政策性支持下的地产债配置和交易机会。
本文总结了多家知名私募致投资者信的内容,包括华安合鑫、睿璞投资、长金投资、银叶投资等。阐述了这些私募在2024年的投资操作、得失情况,以及对2025年投资机会和市场趋势的展望,如不同私募对投资机会来源的看法、对不同资产市场的预期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