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直径约100米的小行星2024 YR4可能于2032年12月与地球相撞的新闻引发关注,联合国启动《行星安全协议》构建防御体系。记者向专家求证后,专家表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极小,虽小天体接近地球事件常有但危害小,且地球大气层可防御大部分小天体,不过小行星可能对空间站等造成伤害。同时,人类有监测小行星的能力,也有多种应对小行星威胁的设想,人们无需过分担心。
千百万年前,一颗小行星突然袭来,刹那间狂风呼啸,海啸汹涌,统治地球长达一亿多年的恐龙一族就此走向灭亡。时光流转,七年后的今天,人类是否也会面临同样的厄运呢?
最近,一则消息让众多网友惊惶不已,纷纷大呼“地球危险了!”据研究表明,有一颗直径大约100米的小行星2024 YR4,正朝着地球的方向飞速奔来。科学家们经过计算预测,这颗小行星很有可能在2032年12月与地球发生碰撞。这一消息一出,联合国也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加速构建行星防御体系,这无疑让人们的忧虑更添几分。
太空威胁的倒计时似乎已经悄然开启,只剩下七年的时间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专门向相关专家进行了询问求证。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曾在云南姚安进行过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的观测,上面这张图就是当时的观测图像,来源为央视新闻。
2
世界毁灭倒计时?专家:莫要担忧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针对这个问题,曹林让大家放宽心,他表示宇宙浩瀚无垠,人类遭遇这种如同“天劫”般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可能性简直微乎其微,普通民众根本无需惊慌失措,因为撞击概率极小。
“实际上,小天体靠近地球这种事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曹林举例说道,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雨,这其实就是小行星在大气层中燃烧时产生的光亮现象。还有我们平时能够买到的陨石,这也是外来天体撞击地球之后掉落下来的物质。
“这类事件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只是由于现在网络通信极为发达等原因,才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曹林这样解释道。
而且,生活在地球之上的人类其实已经拥有了一层天然的“保护罩”。他告诉记者,厚厚的大气层能够有效地抵御大多数小天体的‘袭击’。
当小行星以极高的速度冲进大气层的时候,高温高压产生的冲击波会使结构疏松的小行星解体变成碎块,在进入大气层的第一道关卡就燃烧殆尽。只有那些体积足够大、密度足够高的天体才有可能突破大气层的防御,进而对地球上的生物构成威胁。“但也不能太过掉以轻心。”曹林提醒说,小行星对天上的空间站和航天器还是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损害的。就像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模块化空间站——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就曾经被星际尘埃撞击过,并且在表面留下了痕迹。
3
小行星来袭,地球做好准备了吗?
和6600万年前的恐龙相比,人类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这一强大“武器”。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监测小行星已经是全球各个国家经过多年发展的传统项目了。”曹林介绍说,人类目前已经具备了对小行星撞击风险进行研究判断和预测的能力,各个国家都建设有小行星监测系统,通过地基光学望远镜等设备,可以探测和追踪危险小行星,提前对撞击的时间、落点、危害程度进行预报,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2024年9月,在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传出消息,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且发布了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
这是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的图像,来源为央视新闻。
“改变小行星威胁的方式有很多种,”曹林表示,“尽管人类目前还完全没有实施过这些计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技术难度还没有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比如说,人类可以对小行星进行撞击。“之前,NASA的‘深度撞击’任务就曾经向彗星Tempel 1发射了一个撞击器,并且成功地在彗星表面制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坑洞。而这次要面对的小行星比彗星要小得多。”
再比如说,人类也能够通过发射飞船对小行星进行重力牵引,从而改变它的飞行轨道。“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靠,控制的难度也比较小。”
“所以说,哪怕是最坏的情况发生,小行星真的朝着地球奔来,我们也应该相信科学的力量,不要过度焦虑,多关注官方信息来源,好好地过好每一天。”曹林这样说道。
一颗小行星2024 YR4可能于2032年12月撞地球的消息引发担忧,但专家指出这种撞击概率极小。小天体接近地球常发生但危害小,地球大气层可抵御大部分小天体,不过小行星可能威胁空间站等。人类有监测小行星能力和多种应对设想,所以人们不必过度担心。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