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详细讲述051型导弹驱逐舰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诞生背景、各型改进、服役期间执行的任务以及最终退役的情况,全面展现这一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舰型。
2020年6月29日,166“珠海”舰在南部战区海军湛江某军港降下军旗,这一标志性事件宣告051型导弹驱逐舰全部退役。回首往昔,051型导弹驱逐舰的批量服役具有非凡意义,它开启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大型水面战舰的新篇章。在人民海军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战斗序列里,该型舰是当之无愧的主力战舰,驰骋四海,堪称人民海军厚积薄发历程的典型代表。**一、横空出世**新中国于1954 - 1955年从苏联购入4艘07型驱逐舰,分两批加入人民海军。1957年,中方获取苏联有偿转让的56型火炮鱼雷驱逐舰(西方称科特林级驱逐舰)的部分图纸、技术资料以及TB - 8蒸汽轮机实物样品,在此基础上展开国产新型驱逐舰的研制工作。1959年,海军提出研发新型导弹驱逐舰的设想,当年底完成代号“017”的设计草图。1960年2月,海军科研部门以“017”为基础提出08型驱逐舰战术指标要求;3月,船舶设计研究院修改设计草图为“017K”;4月,海军决定先以56型驱逐舰为基础加装导弹,先研制63型驱逐舰(工程代号“015”),再研发更先进的08型驱逐舰。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国产新型驱逐舰研发工作中断。1965年,“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全程弹道试验被提上日程。因中国国土跨度无法满足试验要求,弹着点选在南太平洋公海,为打捞数据舱,需组建远洋测量船队,经计算至少需3艘驱逐舰护航。当时海军仅有4艘07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约2000余吨,自持力仅13昼夜,难以胜任任务。于是,人民海军提出建造051型导弹驱逐舰以满足护航需求。由于前期有预研基础,若获批,1970年可开工建造5艘。051型被纳入“718工程”,1967年4月列入国家《三五发展计划》,当年底完成总体设计。051型参照苏联56型火炮鱼雷驱逐舰设计,舰长132米、舰宽12.8米、吃水4.6米,标准排水量3250吨,满载排水量3670吨。采用低干舷平甲板船型,舰艏舷弧线从距舰艏部约1/3的甲板处开始上升至舰艏;上层建筑为分段式布局,有前部舰桥、中部上层建筑(副桅杆)、后部上层建筑;前部舰桥顶部设露天指挥台,中部上层建筑烟囱前设备用指挥台和备用操舵室。动力装置为4台重油锅炉和2台蒸汽轮机,双轴推进,设计最高速度达36节,续航力为2970海里/18节或3640海里/14.5节。与苏联56型驱逐舰不同,051型舰艏、舰艉各有1座76式双管130毫米舰炮,主要反舰武器是舰舯部的6枚“海鹰”-1反舰导弹(采用三联装回转发射箱发射,共两座发射箱),战斗部超500千克,射程60 - 70千米。1968年12月24日,051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交船,1972年7月19日加入北海舰队,舷号初为223号,后改为105“济南”舰。为方便维护保养且满足海军急需,配属东海、南海舰队的051型分别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承建。东海舰队首艘051型227号于1970年12月开工,1977年入役后改称131“南京”舰;南海舰队首艘051型驱逐舰240号于1970年3月开工,1974年服役后改称160“广州”舰。到20世纪80年代初,入役的051型达9艘之多,其中6艘加入“东风”-5全程弹道试验远洋测量船队护航序列。**二、小步快跑**051型自诞生后,除担负海防任务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试验的先行者。20世纪70年代服役的105“济南”、106“西安”舰、107“银川”舰、131“南京”舰、160“广州”舰、161“长沙”舰、162“南宁”舰这7艘舰属于基本型。1977年,为配合1980年洲际导弹飞行试验远洋测量任务,海军研制051Z(“Z”为“指挥舰”拼音首字母),建造了132“合肥”舰和110“大连”舰2艘。主要改进是增加编队指挥室,具备多路及超短波通信能力。1980年率先服役的132“合肥”舰,1983年4 - 10月改装期间加装381甲三坐标雷达和637 - II型情报中心,构成国产驱逐舰第一代作战指挥系统;110“大连”舰改装更先进的381甲雷达,取消637 - II型情报中心。20世纪八九十年代,132“合肥”舰和110“大连”舰分别作为东海舰队和北海舰队旗舰执行编队指挥任务。后续建造的108“西宁”舰、109“开封”舰、133“重庆”舰、134“遵义”舰、163“南昌”舰、164“桂林”舰属于051D型(“D”为“定型”拼音首字母)。相比基本型有40余项改进,涉及反潜电子指挥系统、无线电通信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海上补给系统等,外观上用76式双管37毫米舰炮替代双管57毫米舰炮。164“桂林”舰在建造时实施“双改工程”,改善生活设施。051基本型诸舰中期维护时按051D技术基准升级改造。1987年底,105“济南”舰拆除舰艉主、副炮和深弹发射器等设备,加装直升机起降甲板、助降设备、机库、航空油料库、油料泵仓、洗涤水仓和空、地勤人员舱室,1989年12月24日,国产直 - 9舰载直升机首次在该舰起降。1989年12月 - 1990年12月,109“开封”舰在大连造船厂拆除舰艉76式双管37毫米舰炮,安装法制“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系统,改装法国汤姆逊公司作战指挥系统(TAVITAC)、“海虎”雷达等设备,舰艉加装15管干扰火箭发射器,被命名为051DT型(“T”为汤姆逊公司拼音首字母)。1983年,国防科工委决定建造2艘051G型新一代驱逐舰,以改善近程防空能力、提高反舰能力、提高指挥系统自动化程度和舰载雷达、无线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这2艘装备于南海舰队的051G由大连造船厂建造,因实际差异细分为051G1和051G2。165“湛江”舰属于051G1型,1986年开工建造,1988年8月1日下水,1989年12月30日交付南海舰队。它首度采用封闭式舰桥,换用的76A型双管37毫米舰炮采用全封闭炮塔,射速提高;换用的“海鹰”-1甲反舰导弹抗干扰及突防能力更强;电子设备大幅升级,达到西方20世纪70年代后期水平。166“珠海”舰属于051G2型,1987年10月开工,1990年10月18日下水,1991年11月21日交付南海舰队。与165“湛江”舰相比,166“珠海”舰以4座双联装“鹰击”-8A反舰导弹发射箱替代2座三联装回转式反舰导弹发射箱,前部舰桥两侧各加装一具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取消601型和675型声呐及舰艉深弹发射炮,增加一具拖曳式变深声呐,电子设备也有一定升级。世纪之交,部分051型舰进行深度现代化改装,改装防空、反舰武器并加装新型电子设备等。**三、四海纵横**1980年5月9日,我国政府宣布将于1980年5月12日 - 6月10日在南太平洋特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4月26日,测控船队在上海吴淞口集结完毕,4月28日 - 5月1日,测控船队和6艘051型导弹驱逐舰组成“580”远洋编队从舟山出发奔赴南太平洋。132“合肥”作为5801编队预备指挥舰兼第1护卫群指挥舰,指挥131“南京”舰、162“南宁”舰保护5801编队安全;107“银川”舰作为第2护卫群指挥舰,指挥106“西安”舰、108“西宁”舰保护5803编队安全。“580”远洋编队途中受外国舰机骚扰,进入任务海域后情况更严重。澳大利亚11号驱逐舰、GT203号训练舰和新西兰“莫诺威”号打捞船妄图驶向数据舱预定溅落区,我方规劝无效后,131“南京”舰、106“西安”舰、108“西宁”舰采取“一对一”紧盯战术,凭借航速优势驱离澳新军舰,圆满完成任务。1985年11月,132“合肥”舰和X615油水补给船编队出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南亚三国,12月30日返航。其间遭遇印度洋大风浪,返程时又遇12级强台风,132“合肥”舰通过考验,展示了中国海军风貌并验证舰体质量。1985年8月21日,苏联“伏龙芝”号巡洋舰编队从波罗的海出发前往海参崴,11月中旬通过巴士海峡后直插东海中线。133“重庆”舰和534“金华”号护卫舰奉命监视、拦截。1985年11月19日上午,133“重庆”舰直面“伏龙芝”号,多次灵活操作,最终迫使对方护航舰表明无恶意。这一事件被日本记者记录并传播。1997年,166“珠海”舰、112“哈尔滨”舰和“南仓”号(后改称“青岛湖”号)综合补给舰横渡太平洋,访问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4个国家和5个港口,创下人民海军多项出访纪录,展示了中国海军良好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
051型导弹驱逐舰从诞生到退役经历了众多发展阶段和重大事件。它的出现是为满足当时特定需求,之后不断改进适应海军现代化发展,在各项任务和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证了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的发展历程,虽然如今已全部退役,但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