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上映第九天票房超过《长津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新冠军这一事件,并深入分析了《哪吒2》取得这一现象级成就的原因,包括创作团队精心打磨、重视叙事与情感、对互联网生态的理解运用、全龄段通吃的受众策略等,还探讨了电影行业应如何从《哪吒2》的成功中汲取经验来破局。
2月6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也就是《哪吒2》)迎来了上映的第九天。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表明,截至当下,《哪吒2》的票房已经成功超越了《长津湖》的57.75亿元,从而登上了中国影史票房榜的冠军宝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个现象级的成就呢?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这并非是运气偶然眷顾的结果,也不是单纯地依靠市场红利,而是一场从创作理念到工业实践,从文化共鸣再到传播策略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胜利。
它究竟是凭借什么登上中国影史票房榜的呢?
导演饺子及其团队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并没有着急去收割IP所带来的红利,而是选择静下心来精心打磨续作。这种近乎“固执”的创作态度,在如今追求短平快的影视行业中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比如说,影片里海底炼狱的锁链场景,仅仅是这一个特效镜头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反复调试;在“洪流大战”中,一个画面里最多的时候有2亿多个角色,远看就像是海浪,近看如同交战,用最难的特效堆砌出了智能海浪这般令人震撼的效果。对细节的严格要求,使得影片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工业技术的突破以及艺术审美的创新,最终在银幕上呈现出令人惊叹的效果。
在技术不断狂飙突进的时候,主创团队也没有忽视叙事与情感在影片中的核心地位。《哪吒2》的剧本是经过反复打磨的,它将传统神话中的“哪吒闹海”重新构建成一场有关身份认同与文明存续的哲学思辨。影片通过哪吒、敖丙、申公豹等主要角色的成长与觉醒,对“我是谁”“何为命运”等命题进行探讨,既保留了神话中瑰丽的想象,又注入了现代性的精神内核,精准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情绪。
可以说,主创团队对故事深度的坚持,有力地证明了技术仅仅只是手段,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永远是情感与思想的共鸣。
《哪吒2》的火爆,还离不开其对互联网生态的深刻理解,通过精准的话题运营来激发全民参与。从“藕饼CP”的同人创作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到“土拨鼠”“石矶娘娘”等喜剧桥段衍生出海量的表情包与短视频。这种“让观众玩起来”的策略,打破了宣发与观影之间的界限,也让影片的热度呈指数级扩散,甚至衍生出了“吒学”等亚文化现象,成功吸引了新的观众走进影院。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低龄向的动画如《熊出没》系列一直坚守着亲子市场,成人向的作品如《封神第二部》《蛟龙行动》则依靠类型化叙事来吸引特定的群体;而在《哪吒2》之前,中国影史上排名前列的作品,不管是《战狼2》那种硬核的军事叙事,还是《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历史厚重感,本质上都是面向成年观众的类型片。
《哪吒2》却颠覆了以往票房冠军的受众逻辑,它凭借着“全龄段通吃”的策略,真正激活了最广泛的观影人群。儿童会为炫酷的打戏欢呼雀跃,青少年会为哪吒与敖丙之间的羁绊而感动落泪,中年观众能在人性反转中看到现实的隐喻,老年群体则被古典神话的现代诠释所触动。
当一部电影能够同时承载童真、热血与哲思的时候,它的市场潜力就不再受到某一群体规模的限制。这种“一人观影,全家共鸣”的特性,使得《哪吒2》成为春节档唯一一部能够同时吸引儿童、家庭、情侣、独身观众的电影,并且不断突破票房的极限。
那么电影行业应该如何破局呢?
《哪吒2》能够登上中国影史票房榜的冠军位置,还在于它回应了一个最为根本且朴素的问题:什么样的电影才值得观众走进电影院呢?
在流媒体冲击和短视频分流的双重夹击下,2024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一度被“观众抛弃影院”这样的悲观论调所笼罩。《哪吒2》用不断创下新高的票房成绩证明了一点:观众从来没有远离电影,他们远离的只是那些不值得走进影院观看的平庸之作。当影片中的哪吒冲破天元鼎,万千妖族像洪流一般席卷银幕的时候,在影厅内所感受到的震撼体验和在手机小屏上观看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在视听层面的“不可压缩性”,恰恰就是影院存续的核心竞争力。
《哪吒2》的大银幕奇观,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电影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正如一些行业自媒体所指出的那样,票房滑坡并不是因为观众“不爱看电影”了,而是因为行业自身陷入了创作惰性之中——商业片同质化严重,剧本沦为特效的附庸,小成本黑马因为盲目跟风而逐渐销声匿迹。
相比之下,《哪吒2》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对观众的尊重:花费五年时间打磨避免粗制滥造,技术创新拒绝拿来主义,情感表达摒弃说教姿态。它也提醒着从业者,电影的本质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的快消品,而是需要敬畏与热忱的艺术创作。当行业将重心从“观众为什么变了”转移到“我们能为观众提供什么”的时候,市场的复苏也就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哪吒2》的登顶,既是一个神话的圆满,也是一个新时代的起点。它揭示了电影行业破局的关键路径:以匠人精神打磨作品,以现代思维重构传统,以全民视角拥抱市场。当哪吒在银幕上喊出“我想试试”的时候,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对中国电影人的一种鞭策呢?
但愿《哪吒2》点燃的火种,能够照亮中国电影迈向新征程的道路,描绘出国产动画乃至中国电影业的灿烂星河。
《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创作上精心打磨,重视技术与情感叙事的融合,在受众策略上做到全龄段通吃,在传播上利用互联网生态激发全民参与。它的成功也为电影行业提供了破局思路,尊重观众、注重作品质量、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创作才能让电影行业更好地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