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一个开了近20年的小卖部成为多多买菜自提点后的故事。介绍了小卖部在春节期间的忙碌景象,过去进货的艰辛,以及成为自提点后的运营模式、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店主的收入情况等,展现出这种模式在促进就业、改善乡村生活、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一个村庄里,有一家已经经营了将近20年的小卖部,店主是王义琴。这家小卖部如今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那就是当地村子里的多多买菜自提点。这一身份的转变,让这个小卖部每天都能为村民们提供新鲜的食材,同时也让王义琴的丈夫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夫妻二人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收入的增加。今年春节的时候,随着小卖部不断有货物送达,村里的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浓郁。这个小卖部就像是“村中CBD”一样,是信息的集散地,也是快递的收发站。小卖部里堆满了村民们下单购买的年货,从新鲜的水果、蔬菜、鱼虾冻货,到不可或缺的春联,年夜饭要用的酒水饮料,还有走亲访友时送人的一箱箱礼盒,各种各样的年货应有尽有。为了能够准时把这些订单交到村民们的手中,王义琴夫妇每天都要忙着卸货、分拣、送货,经常会忙碌到凌晨时分。在年前的最后一天,他们才终于完成了所有的配送工作,这才松了一口气。以前的时候,王义琴要乘坐大巴前往县城或者西安去为村民们进货,进货频繁的时候每周都要去一次。这个镇位于秦岭地区,道路蜿蜒曲折,进出很不方便,一旦遇到下雨下雪的天气,山路就会变得更加危险。每次王义琴一家都要背着大包小包的货物回村,有时候山中修路还会造成拥堵,回村的路既漫长又辛苦。2020年,拼多多推出了多多买菜之后,给当地的村镇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社区团购。顾客只要在前一天在手机软件上下单,第二天就可以到自提点去取货。王义琴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方便了村民,而且申请成为自提点还能够为自己增加收入,于是她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家门口开启了一次小型创业,到现在已经坚持了5年。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年前多多买菜送到村里的货物很多,王义琴夫妇从一大早就开始盘点分拣。今年年初,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了《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从商家端带动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以及间接就业这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估算出拼多多目前在国内累计带动的就业人数达到了5532.1万人。其中,多多买菜通过“线上下单,线下自提”这种半预购模式,借助大数据分析精确地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了“农民 - 仓配体系 - 自提点 - 消费者”这四个环节的订单式农业。目前,多多买菜已经覆盖了30个省级行政区,提货点已经开进了全国70%的行政村。最开始的时候,王义琴建立了一个将近400人的微信群,在群里分享多多买菜的日常热门商品链接,还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如何下单。和到镇上采购相比,社区团购的商品种类更加齐全,价格也更加实惠,而且第二天就能送到,食材还很新鲜。这里的村民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留守中老年人,他们慢慢地接受了这种团购方式之后,微信群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乡亲分享购物心得,像“真的收到货了,芹菜很新鲜,比镇上便宜两块”,“明天吃个火锅,今天我得多买点儿肉和菜”,“我看到平台上有山竹,给我小孙子买来尝尝。”每天上午8点,在照顾完小儿子起床吃饭上学之后,王义琴夫妇就会打开店门,把30多平米的小卖部打扫干净,然后在门口的屋棚下摆好货物,等待多多买菜的司机送货上门。在帮助司机把一天的货物搬到屋内之后,王义琴夫妇就开始对照订单表格进行最后的分拣工作。分拣是一件很考验耐心和细心的活儿。为了避免出现失误,平台会在表格中的品类项前面标注“相似易混”等字样来提醒团长,比如那些外观极其相似或者不同克重的订单。有些品类需要冷藏或者冷冻,表格上也会有所标注,王义琴就会把这些商品放进冰箱或者自家大约十平米的冷库中短暂储存。分拣完成之后,村民们就会陆续到自提点来取货。这是属于王义琴和小卖部的惬意时光。如果时间还早的话,他们就会坐在门前聊天。有时候村民还会在王义琴的小卖部购买其他需要的东西。现在,王义琴团长还负责周边两个村子的买菜订货业务,微信群已经建了两个,总共有800人,每天的订单稳定在200单左右,遇到逢年过节的时候订单数量会激增至500单。村里有不少留守老人,他们行动不便或者不会操作手机,王义琴就会主动帮忙代劳。也有在外工作的后辈嘱托王义琴为家里的老人下单鲜牛奶等营养品。从另一张图片(
)可以看到,司机送到货物后,王义琴会认真为每个顾客分拣好货物。据了解,目前,多多买菜在全国已经建立了超过200万个驿站自提点,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满足了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还促进了社区“毛细血管”的就业,王义琴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王义琴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她说,如果每天群里有100人下单的话,收入就会超过一百元,“平时小卖铺再卖点货,坐在家里就可以挣两份钱”。在这个小村庄里,她每个月的收入稳定在4000元左右,在照顾家庭之余,不仅能够承担起家庭的开支,还能给上一年级的小儿子添置新衣和玩具。更让她感到自豪的是,乡亲们把在网购中省下的钱,转而用来改善生活,“以前舍不得买的虾和鸡翅,现在也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王义琴坦言,在农村做生意离不开人情世故,建立信任、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是订单增长的隐形支柱。如果有人没有来取货,她就会打电话提醒,再晚也会守在小卖部默默地等待。帮乡亲们退换货更是最基本的操作。如果对方行动不便或者购买的是粮油等大件商品,她还会让丈夫送货上门。有些人在取货的时候不在意下单商品的克重,执意要拿量最大的。王义琴也不会恼怒,她会掏出手机和表格一一核对信息,提醒他们下次下单的时候要注意。遇到顾客取错货的情况,王义琴会一边安抚消费者,一边调取监控,查看差错出在哪里,然后打电话慢慢调解。王义琴所践行的“和气生财”理念,拉近了她和同乡之间的距离。平时收摊的时候,大家都会过来帮忙。她家有四亩田地,种植着玉米、大豆等庄稼,农忙的时候,乡亲们都会纷纷过来帮忙,“过去两天才能忙完的农活,如今只需要半天时间,非常感谢他们。”王义琴感慨地说。社区团购的“团长模式”正在为农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多多买菜在镇上设立了前置仓,过去生鲜进村漫长的路程如今被缩短为“当日直达”。王义琴再也不用凌晨乘坐大巴车越过80公里去县城拉货了,只需要在下午接货后分拣装袋,方便村民们随到随取。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降低了创业门槛,让像王义琴这样的小店主不用外出打工,在自己的小卖部里就能够实现增收。中国社科院大学副教授刘晓春表示:“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创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更广泛的人群,‘产业 + 互联网’的模式为从事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的数千万人口,以及妇女、老年人等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拓展了就业机会,具有普惠性。”在广袤的农村地区,还有更多像王义琴这样的团长正在借助多多买菜等平台,将优质的商品供给送入千家万户,在改善农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自己开辟了一条低风险、可持续的增收路径。这种模式不仅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更以“小生意”撬动“大民生”,成为乡村振兴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文章通过讲述王义琴的小卖部成为多多买菜自提点的故事,展现了社区团购模式给农村带来的多方面改变。包括解决就业、方便村民购物、提高店主收入、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等,还体现了这种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意义,是一种具有普惠性、充满活力的商业模式。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