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从核潜艇研制到与世长辞,一生献给祖国,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巨星陨落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的生平事迹,包括他投身核潜艇研制工作的经历、在研制过程中克服的重重困难、在深潜试验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他获得诸多荣誉后依然低调的品质,最后讲述他因病逝世的消息。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黄旭华:从核潜艇研制到与世长辞,一生献给祖国,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巨星陨落

青年时期的黄旭华,正逢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研制团队中的一员。当时支部书记同他谈话,提到了三点: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犯了错误也出不来,出来了就泄密了”;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领导问他能否接受这种工作,黄旭华毫不犹豫地回答:“能适应,而且是自然适应”。

黄旭华:从核潜艇研制到与世长辞,一生献给祖国,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巨星陨落

在工作中的黄旭华(左一),面临着诸多困难。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他们只能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白天黑夜不停地加班加点。没有计算机,就依靠算盘和计算尺,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计算,最终算出了首艘核潜艇几万个数据。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边角余料都要一一过秤,在几年的建造过程中,天天如此,使得核潜艇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值几乎吻合。

面对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黄旭华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路攻克了核潜艇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让茫茫海疆出现了中国的“钢铁蛟龙”。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回顾黄旭华科研工作的不易,他的同事、学生和亲属都会提到1988年那次期待已久的深潜试验。深潜试验追求极限下潜,要下潜到设计的极限深度,这个深度意味着危险。试验前,核潜艇总体建造厂为参试同志拍了“生死照”,以防万一失败后留作“最后的留念”。参试的年轻艇员满腔热血,有的甚至写好了遗书。

黄旭华:从核潜艇研制到与世长辞,一生献给祖国,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巨星陨落

而黄旭华的下潜,让全体参与人员在技术上有了主心骨,在精神上更是对全体参试人员的巨大鼓舞。试验结果证明,一代核潜艇的设计、建造都达到了预期,中国人民海军潜艇史上首个深潜纪录由此诞生。在试验艇起浮的过程中,艇上的《快报》请黄旭华题字,激情澎湃的他一挥而就:“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年过九旬的黄旭华,可谓荣誉满身。尽管有了些名气,但如同他深爱的核潜艇事业一样,黄旭华希望“潜在水下”,默默无闻,不喜欢出名。

黄旭华:从核潜艇研制到与世长辞,一生献给祖国,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巨星陨落

黄旭华的视力一度因严重白内障受到影响,在七八年里,甚至看不清女儿的脸。痴翁的眼神黯淡了下去,自觉科研生涯走到了尽头。2018年,黄旭华做完白内障手术,摘下纱布的那一刻,他连手机上的小字都能看清了,高兴得像个孩子。2020年,他获得“共和国勋章”,他谦虚地说:“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黄旭华院士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为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在技术上攻克难关,在精神上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尽管他获得了诸多荣誉,但始终保持低调,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学习。他的逝世是中国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存。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469.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