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非终点:赛鸽制种的重要性与国内现状

赛鸽领域的引种和制种展开讨论。先提及之前强调引种重要性存在片面性,从而引出制种话题。阐述了国内在赛鸽制种方面与欧洲存在差距的原因,包括历史传承、赛鸽人的心态、赛鸽文化与管理等方面。还通过上海鸽友的话进一步探讨引种与制种的关系,强调制种才是养鸽人的根本,最后鼓励鸽友正确对待引种和制种,积极做好制种相关工作。

引种无疑是赛鸽领域中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而制种更是一种体现真本事的事情。在上一篇文章里,我着重强调了引种所具备的重要意义,甚至提出“一次好的引种胜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这样的观点。不过呢,这一说法确实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果不其然,马上就有网友留言说道:“有钱人多的是,会花钱有什么用呢?”我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呢?所以啊,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讲讲制种这个问题。

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欧洲赛鸽界的大名家,基本上没有是依靠单纯花钱买鸽子从而出名的。再看看国内,每年都要花费上亿元从欧洲引进鸽子,可也没听说有谁成功形成了自己的品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欧洲赛鸽的历史源远流长,许多赛鸽人都是家族传承,一代一代积累下来,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以及优质的基础种鸽。而在国内呢,基本上都是第一代人在涉足赛鸽这个领域,能够传承到第二代人的情况都是极为少见的。而且,国内赛鸽的饲养条件也十分有限,和欧洲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其二,国内的赛鸽人往往比较急功近利。他们大多希望在当年引进鸽子,当年就能让鸽子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变现。很少有人会从制种这个角度去做长远的规划和打算。

其三,国内的赛鸽文化以及管理模式和西方有着很大的差距。就拿中国的超远程比赛和日本的千公里比赛来说,这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赛事。可是如今,中国的超远程比赛已经是气息奄奄,状况堪忧。

总的来说,在中国,不管是哪种赛鸽赛事,都进行得不是那么顺利。地方赛、俱乐部赛、公棚赛、寄养棚赛,一路走来都是磕磕绊绊,总会有人从中捣乱,很难有一个好的结局。说到底,中国和欧洲相比,缺乏的并不是优良的种鸽,而是缺乏良好的比赛环境,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赛鸽文化。

上海有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鸽友,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从事从欧洲贩运鸽子的工作。他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都什么时候了,欧洲人用的是导弹,你还在用小米加步枪,怎么飞得过人家?”我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虽然心里感觉这句话好像哪里不太对,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因为这句话形容得实在是太贴切了。欧洲确实不断地有名家名系出现,而我们就只知道跟在欧洲人的后面一个劲地买、买、买。

后来我就一直在思考他这句话的含义。很明显,他仅仅强调了引种的重要性,然而引种并非是养鸽人的最终目的。通过引种来培育出属于自己的品系,也就是制种,这才是我们养鸽人的根本所在。

举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例子吧。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过度地强调向外国学习,从外国引进技术和设备,却抛弃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方针。直到被别人卡脖子,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才突然醒悟过来,开始自己进行研发。

养鸽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要把引种当作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要为了赶时髦或者为了变现就盲目地进行引种。制种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不断积累经验,但这却是每一个赛鸽人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

我自己养了二十多年的鸽子,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总结。就拿制种来说,虽然心里是明白制种的重要性的,但那仅仅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真正在制种方面花费的精力其实是非常少的。这可并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在欧洲,许多名家也不是依靠大量引进鸽子才形成自家的品系的,发现和培育出优秀的鸽子才是最为关键的。

赛鸽,实际上赛的就是人。要想养好鸽子,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不能像我这样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要正确评估自家种鸽的实力,挑选出优秀的鸽子进行定向培养。

大家都说家家都有好鸽子,但是好鸽子也是分等级的。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等级较低的种鸽身上,该引进的时候一定要引进,然后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育种方面。

最后,衷心地祝愿鸽友们在2025年鸽业兴旺发达。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所谓的“黄金配对”,大多数都是偶然形成的。

文章从引种与制种的关系入手,分析国内赛鸽制种与欧洲存在差距的多种原因,包括历史、心态、文化等因素。通过举例说明引种应是手段而非目的,强调制种才是赛鸽人的根本追求,鼓励赛鸽人正确评估种鸽、重视制种,同时也对鸽友表达了美好祝愿。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655.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