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大力推进光伏治沙项目的情况。详细介绍了杭锦风光火储热生态治理项目的规模、并网发电情况及环保效益,还提及项目对当地农牧民生活的积极改变,最后阐述了杭锦旗未来新能源项目规划和“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光伏治沙新模式。
近日,当你驱车驶入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腹地,一幅令人震撼的景象便会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仿佛是沙漠中镶嵌的蓝色宝石。而不远处,白色的风机正缓缓转动,就像一个个巨大的卫士,持续不断地释放着绿色动能,为这片荒芜的沙漠带来了勃勃生机。
杭锦旗地理位置独特,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南岸。库布其沙漠如一条巨龙横亘在这片土地上,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拥有着丰富的风光资源。当下,杭锦旗正以坚定的决心和高效的行动,加快推进库布其沙漠防沙治沙“光伏长城”的建设,致力于推动光伏与生态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让我们走进杭锦旗锡尼镇的杭锦风光火储热生态治理项目光伏区。放眼望去,大片光伏发电板组成的蓝色“湖泊”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涟漪,美不胜收。2024年11月19日,这里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杭锦风光火储热生态治理项目光伏区首单元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该项目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据悉,杭锦风光火储热生态治理项目可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以生态治理为立足点规划建设的风光火储热多能互补项目。其建设规模十分庞大,达到了170万千瓦,其中风电建设规模为160万千瓦,光伏建设规模为10万千瓦。当项目全容量并网投运后,年平均上网电量约34.46亿千瓦时。这不仅能满足大量的用电需求,还能带来显著的环保效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4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7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524吨、氮氧化物排放量749吨、烟尘排放量150吨,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杭锦旗的农牧民来说,自项目筹建以来,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独贵塔拉镇沙日召嘎查农民马猛对此深有感触。他兴奋地说:“光伏区实施种树种草后,黄河岸边的沙化土地被牢牢固定住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把耕地流转承包出去之后,还在光伏电厂找到了日常维护的工作,每个月工资有5000多元,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在实施光伏治沙后,我们优先推荐周边农牧民参与到项目中来。”杭锦旗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耀介绍道,“让他们通过出租沙地,安装、清洗光伏板,参与种养殖项目等多种方式实现增收致富,切实享受到项目带来的红利。”
据了解,2025年杭锦旗拟实施新能源项目326.21万千瓦,全力推动能源经济总量倍增。随着更多光伏治沙项目的实施,在库布其沙漠腹地,一幅更加美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大片的光伏板尽情吸收着阳光,将其转化为绿电;光伏板下种着优质牧草和甘草、马铃薯等作物;光伏板间鸡、羊成群,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光伏治沙新模式,正在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进行着新的探索,提供着宝贵的经验。
文章围绕杭锦旗在库布其沙漠开展的光伏治沙项目展开,介绍了项目的现状、规模、环保效益以及对当地农牧民生活的改善。同时提及未来规划和创新的立体光伏治沙模式,展现了杭锦旗在能源发展与生态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为荒漠化防治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