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海员及其家族对龟糕印手工雕刻技艺的传承故事。包括潘海员从祖父、父亲那里继承雕刻原则,自己出师四十载的经历,如制作第一把龟糕印的艰辛。还提到家族的发展变迁,龟糕印的制作、图案讲究,以及龟糕印在闽台文化交流中的意义等。
潘海员始终将祖父与父亲所传下的雕刻原则铭记于心,那就是身正、手稳、眼准、心细,并且一直坚持手工雕刻龟糕印。在闽南地区,龟糕印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它曾是当地居民家中的常见之物,蕴含着传统民俗美学。龟糕印是用来印制龟糕的,龟糕在闽南的传统民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拿今天,正月初九来说,这在闽南地区可是“拜天公”年俗的重要日子。在供桌上,红龟糕(龟粿)是常客,它承载着人们美好的祈福心愿,在闽南人的满月、婚庆、祝寿等众多重要时刻都不会缺席。这小小的龟糕印,就如同一个文化的缩影,见证着闽南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最近,在鼓浪屿的林四喜餐厅里,有一批龟糕印正在展出。这些龟糕印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们大多是出自潘海员及其家族传承的雕刻手艺。潘海员可是厦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呢。这些龟糕印的纹饰十分精美,它们就像一个个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时代的变迁故事。
记者为了探寻龟糕印背后的故事,探访了这个“刻刀下的生命礼赞”龟糕印展,还去到了位于思明区南轿巷的潘海员工作室。潘海员在那里向记者讲述了龟糕印背后的悠悠岁月。
潘海员操刀已经四十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一直坚持创新。他改良了传统龟糕印的图案,让龟糕印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在思明老城区的南轿巷,他的工作室虽然不到10平方米,但是里面的龟糕印作品琳琅满目,挂满了墙壁。潘海员说,龟糕印就像刻在他生命里的旋律,无法抹去。他牢记祖父和父亲的教诲,因为雕刻龟糕印时只要稍有差错,整块木头就会毁掉。
他特别提到了自己独立制作的第一把龟糕印。那是1983年前后的作品,这把处女作花纹质朴,刻痕较浅。潘海员回忆说,在这把龟糕印成功之前,他报废了好几块木料,有的甚至都被凿穿了。但是当终于成功制作出这把龟糕印时,那种畅快的感觉至今都难以忘怀。潘海员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习雕刻,刚开始每天中午练习挖洞,这一练就是3年,也正是这3年让他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他还说,刻刀很锋利,如果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伤到自己。后来,随着不断地练习,他对选材握刀都非常熟练,而且他还在传统龟糕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让图案变得更大气、立体,并且对工艺步骤进行了总结提炼。
在展览的二楼,摆放着潘海员及其祖父潘乾、父亲潘飞龙一家三代的作品。其中祖父制作的龟糕印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这些古老的龟糕印虽然已经变形发黑,但是它们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时代的变迁。潘家的龟糕印制作历史悠久,1943年,潘乾因为战乱从泉州安溪来到厦门,在南轿巷定居并开设了龟糕印小铺,慢慢地小铺的名声越来越大。1970年之后,潘家在中山路306号开店,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意越来越好,他们的商品还远销东南亚,收入很可观。1996年,中山路门店拆迁,潘海员就把铺子搬回了爷爷最初落脚的南轿巷。
然而,2000年之后,随着机雕、塑膜等工业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手工雕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潘海员的生意也遭受重创。但是潘海员依然坚持手工雕刻,他认为手工雕刻出来的龟糕印和机器雕刻的有着本质区别。龟糕印在2013年被列入厦门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潘海员也成为了目前厦门唯一的龟糕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在南轿巷的工作室里,挂着一把巨型龟糕印,它的长度超过1米,这把龟糕印原本是潘家中山路门店的门头。曾经有台商坐飞机来厦门8趟,想要购买这把龟糕印,但是潘海员既不愿意出价,也拒绝出售。他说这是祖辈传承了一两百年的手艺,是不能卖的。
走进龟糕印展厅,一眼就能看到一把鲜红色的大型龟糕印作品,这是潘海员在2022年创作的,名为《回归》。潘海员说这个作品的创作灵感要从2012年说起。当年他第一次去台湾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带了68把龟糕印。活动刚开始,龟糕印一摆出来,就被台商抢购一空。有的台商说:“这不是我阿公阿嬷以前用过的东西嘛,看到真是太想念了,特别有亲切感。”看到台湾同胞兴奋的样子,潘海员深深感受到闽台一家亲,他觉得自己作为闽南手艺人,肩负着传承闽台亲缘的责任。10年后,潘海员得到了一块优质的大樟木,想起了这件闽台往事,于是创作了这件大型龟糕印作品。作品中间是一只大龟,大龟周围围绕着10只小龟,表面刷上鲜红的色料,寓意着阖家团圆、丹心盼归。
潘海员,65岁,是潘家龟糕印手工雕刻技艺的第五代传人,也是厦门龟糕印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龟糕印在闽南的传统节日如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九、元宵等日子里,用来制作的龟糕是闽南百姓供桌上的必备品。传统的龟糕是由糯米制成的,以前多用于祭祀神明、供奉先贤,后来也在祝寿、婚庆、满月等喜事中出现,承载着人们对健康、幸福的美好祝愿。
龟糕印的制作大致分六步。第一步是选木,樟木和楠木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它们不易腐坏变形,木质软,能够雕刻出精美的细节。第二步是裁切木料,用木锯把原木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和形状。第三步是修整木坯,用刨刀等工具将切割好的木料表面修平,保持平整度。第四步是初步雕刻,先描绘图案然后进行雕刻,形成龟壳状的雏形。第五步是打磨木料,用砂纸去除毛刺和不平整的部分。最后一步是上色涂漆,一般要上漆三次,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表面的作用。
龟糕印的图案也很有讲究。传统的龟糕印正面一般雕刻龟,两侧一边刻铜钱、一边刻鱼,寓意着“钱进家门,年年有余”;背面刻上寿桃,代表长寿吉祥。潘家龟糕印出品的龟糕印,龟的图案为前爪五个趾、后爪四个趾,蕴含着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遍五湖四海的道理。而且现在龟糕印除了传统的纹饰,还结合了现代元素,逐渐变成具有独特含义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潘海员及其家族与龟糕印的故事,包括家族传承、个人创新、面临的挑战、在闽台文化交流中的意义,以及龟糕印本身的制作、图案意义等多方面内容,展现了龟糕印这一闽南民俗文化遗产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