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深入探讨草莓相关的多个方面,包括草莓的植物学特征、原本的生长周期、我国草莓产业的发展、冬季能吃到草莓的原因、草莓的果实结构以及关于食用草莓影响健康的传言辨析等内容。
草莓,这种备受喜爱的水果,尤其在冬天更是许多人的心头好。
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球范围内,草莓属包含24个物种,它们主要分布在美洲、亚洲和欧洲这三大洲。而中国在草莓种质资源方面相当丰富,自然分布着13个种。我们现在全球广泛栽培的草莓品种是栽培种大果凤梨草莓,它是由弗吉尼亚草莓和智利草莓这两种美洲草莓经自然杂交而形成的八倍体杂交种。
在过去,草莓通常是在春末夏初成熟的。这是因为草莓本身喜欢温凉的气候,适宜在15℃ - 25℃的气温下生长,一旦环境温度低于10℃或者高于30℃,其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回顾历史,1978年时,中国的草莓栽培面积还不到300公顷,那时不仅产量低,而且品种稀少。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草莓产业开启了飞速发展的进程。发展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草莓生产大国和第一消费大国,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
那为什么现在冬天也能吃到草莓呢?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的普及。通过日光温室,在几乎不需要人工加热或者只需要极少量加热的情况下,就能为喜温的草莓防寒、保温,让它们在本不适合的生长季节里也能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则是品种的优化。科学家们精心选育出抗病性强、耐低温、抗寒能力好的品种,像市场上常见的来自日本的“红颜”、来自美国的“甜查理”等品种。这些品种在冬季的大棚中不仅能够丰产,而且外观、口感和风味都很不错,于是草莓就成为了我们在寒冷冬季里的美味佳肴。
其实,我们吃草莓的时候,吃的不是果实,而是花托。草莓看起来个大味甜、鲜嫩多汁,常被认为是浆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浆果是由单一子房发育而成的,其果肉(子房壁)多汁且包围着种子,果实在成熟时不会裂开。而我们平常吃的草莓在植物学上被定义为“假果”,因为它是花托,位于花朵下方茎的一部分。在花瓣凋谢脱落后,草莓的花托会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大而逐渐增大。真正的果实是草莓表面乳白色小种子状的结构,它们嵌在肉质的花托中。这些果实是由一朵花中的多个离生雌蕊发育而成的,每个雌蕊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果,聚集在膨大的花托上,所以草莓也被称为“聚合果”。此外,草莓为了繁衍后代会孕育大量种子,并且为了提高种子传播效率,会通过膨胀花托来吸引动物取食。除了有性繁殖,草莓还能通过匍匐茎进行无性繁殖,当根系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贴地生长的匍匐茎会与母本植株分离,形成独立的克隆植株。
草莓是一种水分高、含糖低的水果。哪怕一口气吃半斤,摄入的热量也不到100千卡,而且其膳食纤维含量比较高(1.2%),这让它成为减肥人士理想的代餐水果。它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因此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与葡萄和香蕉并列三巨头。
然而,每到草莓上市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惊悚的传言流传开来。例如“草莓里面全是激素,小孩子吃了会影响发育”“反季节草莓不能吃,会损害健康”“草莓全是农药,是最脏的水果”“草莓个头这么大,一定是打了膨大剂”等等。那么这些传言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们还能不能安心地吃草莓呢?
事实上,草莓个头大是因为市面上常见的品种大多是大果型。比如国内市场上俗称的“奶油草莓”或者“牛奶草莓”,其实就是章姬。而目前国内栽培最广的红颜,是以章姬为母本选育的,红颜的种植范围很广,在各地有特色种植,像丹东99和巧克力草莓其实都是红颜,只是因为种植条件不同等原因导致它们看起来和吃起来有些差异。无论是“章姬”还是“红颜”,平均单果重量分别是20 - 25克,而近年来流行的白草莓“白雪公主”、粉白草莓“桃熏”的单果重才10 - 15克,这是由品种自身基因决定的,并非打了膨大剂的结果。实际上,打膨大剂对果农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膨大剂会使草莓含水量增加、口味变差,还会让果皮变薄,从而导致草莓更难运输和储藏。
关于农药问题也无需担忧。随着育苗技术的进步,再加上温室条件的可控性,草莓苗在生长过程中抗性强、虫害少,基本不需要打农药。即使打了农药,有微量残留,目前国内市售的农药大多也是易水溶、易分解的低毒有机磷农药,只要在吃之前用水清洗,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在清洗后再用含有少量小苏打的清水浸泡一下。
至于激素问题,也不必恐慌。正常的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就会分泌合成激素,以保证正常开花结果。如果遇到气候不好等情况,植物自身无法合成足够的激素来确保发育,就需要人工施加一些外源性激素来弥补内源性激素的不足,但植物激素并不会对动物造成毒性影响,所以不用担心吃草莓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等问题。
我们有时会看到草莓形状奇形怪状的,这并不是激素用多了导致发育畸形,而是因为草莓花中有大量(100 - 400个)雌蕊。当雌蕊授粉不均时,被授粉部分的花托长得快,未授粉部分长得慢,这样就自然长成了不匀称的形状。这种畸形对草莓的品质没有影响,也不会对人产生毒害。
本文全面介绍了草莓的相关知识,涵盖其植物学分类、生长习性、我国草莓产业发展、冬季草莓的成因、果实结构以及食用安全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草莓各方面知识的阐述,打破了人们对于草莓的一些错误认知,如个头大是因为膨大剂、食用草莓会受激素影响等传言,让读者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草莓这种常见水果。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