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电影展开论述,先阐述了国庆档票房虽基本符合预期但不尽人意之处更多,电影口碑难以发出真实声音是当下行业问题。接着从观众到创作者面临的口碑困境进行分析,如观众不再轻易相信“高分”,创作者可能误判口碑。还探讨了各平台的口碑“参照标”,重点介绍微博大V推荐度的情况及其升级的意义,最后强调市场低迷时倾听真实声音的重要性,对于观众、创作者和整个行业都意义非凡。
国庆档已经落下帷幕,最终票房大体上和预期相符,不过存在的问题可能更为明显。一方面,国庆档整体票房以及每部电影的票房确实很关键;另一方面,整个国庆档期间的舆论情况、电影口碑所引发的各种各样的热议也非常引人关注。连续几个大档期的表现不佳让电影行业有所担忧,而且电影口碑难以反映真实情况,这也是当下电影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观众与创作者共陷口碑困局国庆档最终票房达到21亿多,除了《志愿军2》票房突破10亿,其他影片大多未达预期,像《爆款好人》《出入平安》等影片的市场表现非常差。从口碑方面来看,并没有出现品质出众的黑马影片。对于今年的国庆档而言,平庸的情况要多于惊喜。票房表现一般,但讨论热度却很高,不管是《749局》的争议、《出入平安》的撤档,还是《只此青绿》的惊艳之处,都给国庆档带来了很大的话题量。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档期内电影整体质量一般,但是在很多打分平台上,大部分电影仍然保持着9分以上的高分。这是今年下半年出现的一个新情况,很多观众不再相信所谓的“高分”。究其原因,大概是观众意识到这些“高分”可能存在水分,口碑有一定程度的“不真实”。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观众想要从互联网上获取真实、客观的电影推荐变得越来越难,看电影就像在“拆盲盒”。基于这种混杂的评论,不要说普通观众,就连创作者自己可能都会感到困惑。最典型的就是陆川导演在微博上多次为《749局》正名,从他的言辞中可以感觉到他并不是“故意装作不知道”。在周围都是夸赞的环境里,导演可能真的没有听到来自不同观众的真实声音,对影片的真实口碑存在相当大的误判。喧嚣背后的口碑“参照标准”仍以国庆档为例。在当下各个平台的电影评论生态中,豆瓣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影评平台,一方面它是影迷的聚集地,在影评方面具有专业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平台上对于某些电影的讨论经常出现一边倒、情绪化严重的情况,这次国庆档《749局》在豆瓣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电商购票平台反映的是普通观众的态度;短视频平台的口碑存在“信息茧房”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固化用户的认知;在社交平台方面,微博在2017年推出了“大V推荐度”,让大V对影片进行评分和评论。我们注意到,今年微博上的大V在国庆档期间非常活跃。例如,@江宁婆婆从公安专业角度讲述了《出入平安》在现实中的原型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更专业的解读;@Vista看电影发文详细解读了《浴火之路》中的隐藏线索和各种细节等。不管是@蛋蛋秀对《浴火之路》的深度解读,还是@二十二岛主对《749局》女主夏婳的细致分析,包括@被选召的大人在《变形金刚:起源》中表达的#心疼大黄蜂#的观点,都成为了国庆档影评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个月之前,方励的新作《里斯本丸沉没》就将影评玩出了新花样,这种与影评人、影迷实时互动的方式,也增加了影评的社交性和实时性。
这些专业领域的大V的优质评论带动了普通观众的广泛参与,使得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热搜,例如#浴火之路 删减#、#749局 九层妖塔#、#电影749局 观后感#、#749局 好奇心#、#志愿军2口碑#、#危机航线 尺度#等,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热议。在这个正向循环中,“微博大V推荐度”在这次国庆档总体上呈现出“活跃人数多、影评质量更真实、更具多元性”的特点。“微博大V推荐度”已经上线7年了,与其他平台的匿名、非身份绑定的打分体系相比,大V们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度和话题影响力,所以公平性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大V的专业领域过于集中在电影行业,并且难以避免存在一些因为红包、利益相关而导致的分数“污染”情况。
所以,改变也许是时候了——“大V推荐度”进行了升级。国庆档前夕,微博发布了“微博大V电影推荐官招募计划”,我们发现这次招募的特别之处在于:不限领域,所有有热情、有见解、愿意分享真实观点的认证用户都可以报名。9月26日,微博公布了首批200位大V名单,他们来自25个不同的领域,既有媒体人,也有时事大V、科技大V等各类博主,还有专业影迷,这些大V无疑为影片评论带来了更丰富多元的视角。据悉,此次新增的大V只是第一批,以后还会继续吸纳更多领域的大V,形成更大的专业矩阵。例如,@segelas专业深入地剖析了《749局》陷入的舆论争议,@何必骂人呢挖掘了《爆款好人》故事背后的深刻时代背景等,专业的评论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不同的思考。可以看到,升级后的“微博大V推荐度”不仅让全站的讨论氛围更加热烈,大家的讨论内容也比以前更客观、更多元。
各方声音越多,影片的口碑就会越接近真实客观,微博这次升级特别注重口碑产出的真实性。例如通过公开招募,可以自荐或者他人推荐,这样在所有候选人中,就能最大程度筛选出真诚分享的高信誉大V。同时,在影评中增加了普通用户的投票功能,用户可以投票反馈,使得整个微博大V推荐度体系更加完善。
总之,在我们看来,不管是扩充多领域大V,还是新增用户投票机制,“微博大V推荐度”已经成为一个更多元、相对更真实的电影口碑参考依据,能够给观众提供更多观点,帮助他们做出更理性的观影选择。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它的杠杆作用,在优质大V评论的带动下,会有更多普通用户参与进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传导体系。市场低迷,更需倾听真实声音可能有点夸张地说,当下的电影口碑场,很多时候已经不是由口碑主导,而是立场和情绪的宣泄。各种舆情的影响、情绪发酵影响到口碑和评分的波动,进而影响电影票房的走势。其实不管是观众还是创作者,都迫切想知道影片的真实评价。以北美烂番茄为例,它之所以能成为业内的标杆,不仅仅是因为专业,更多的是因为它的真实和客观。现在整个行业都需要这样一个标杆,给各方一个真实的参考标准。从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微博大V推荐度”的升级对于片方映中的营销策略、如何有效带动受众,甚至对创作者走出迷茫、高效创作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这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整个行业长期受困于信息不透明。不管是宣发方还是投资方,包括和电影相关的所有环节,肯定都想在影片上映的第一时间得到真实的口碑,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营销策略。重塑真实口碑,将会起到净化作用,大大提高行业的效率。观众也长期受虚假口碑困扰。太多观众因为好评走进电影院,但是发现“货不对板”后,只能不断透支他们对当今电影口碑的信任度。一旦有真实口碑引导观众,就能给观众更客观的观影选择。创作者同样深陷迷雾、举步维艰。真实的声音能让创作者发现不足,找到内容存在的问题,在大量的真实评价中进行自纠自查,这是创作者进步的关键。总之,内地庞大的电影产业,规模仅次于北美市场,不能没有一个真实的影评参考。近期电影市场确实有些不景气,但我们高兴地看到行业各方还在努力。微博正在做一件正确的事,也许打造真实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有努力前行,才能驱散迷雾,看到方向。真实、多元的口碑一定能积极影响整个行业,期待它能真正为行业做出贡献。
本文总结了国庆档电影票房与口碑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电影口碑存在失真的问题,分析了从观众到创作者在口碑方面面临的困境。详细探讨了各平台的口碑“参照标”,重点阐述微博大V推荐度的情况及其升级的意义,包括对观众观影选择、创作者创作改进以及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强调在市场低迷时真实口碑对行业各方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