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所做的诸多努力。包括在产教融合方面的举措,如开展技能行动构建培训体系;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在促进产业工人就业上全面发力;通过开展多种竞赛激发职工活力;深化创新工作室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方案等多方面内容,展现出呼和浩特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程中的积极态度与有效成果。
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呼和浩特,近年来一直以高标准来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协同合作的力量让改革成果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角落。
呼和浩特着重于产教融合,大力开展“技能呼和浩特行动”,积极培育后备产业工人。呼和浩特市总工会经济部部长刘冬梅表示:“我们一直坚持通过培训赋予产业工人能力,持续创新培训模式,不断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现在已经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市、工种完备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升产业技术工人的素质来说是基础工程,必须牢牢抓住。”
为达成这一目标,呼和浩特深入推进政校企合作、工学研结合、建培用赋能,充分利用首府技工职业院校众多、学生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参与人数达到了2.55万人次。而且,呼包同城化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劳模互认、竞赛互动、就业互通等都得以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工匠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众多技能带头人和青年后备人才正在茁壮成长。
另外,呼和浩特不断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建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联合激励机制,认真开展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举办职工劳动保障法律宣传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月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积极营造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产业工人营造安心工作的良好氛围。
据记者了解,在促进产业工人就业方面,呼和浩特全面使力。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组织大型招聘活动,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另一方面,推动形成社会多元投入机制,保证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落实,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总工会依据首府产业特色和竞赛需求,广泛调动部门、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在3年间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累计达4682场。与市林草局深度合作开展“三北”攻坚战劳动竞赛,与各级主管部门组织多单位参与无人机操作员大赛等。这些竞赛从传统的体力型、数量型、简单重复型成功转变为脑力型、科技型、创新驱动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与创造活力。
通过搭建平台、创新制度、给予政策支持和激励保障,呼和浩特大力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建立跨区域、跨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机制,评选命名职工创新工作室254家。首府职工在技术革新、“五小”竞赛等活动中表现出色,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2万条,完成技术革新、技术攻关1.18万项,实现创新成果651项,其中5项荣获全国、自治区级职工创新成果奖,为企业节约创效近6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呼和浩特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创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组织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新创业基地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和“一起益企”专项行动。2024年精心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同时,呼和浩特市总工会积极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集中入会活动260多场次。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基层部部长年宇光介绍:“我们推动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签订了我市首份快递行业集体合同,保障了7500多名‘快递小哥’的合法权益。举办‘助力经济发展、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系列活动,吸引9.7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开展‘同商共议 和谐共赢’平台企业集体协商行动,覆盖平台企业1226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5.1万多人。同时,积极建设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已经建成503家,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当前,呼和浩特正以汇聚的力量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深入、扎实发展,在城市发展的蓝图上勾勒出产业工人努力奋斗的宏伟画卷,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大步前行。
呼和浩特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采取了众多措施,涵盖产教融合、劳动关系协调、就业促进、竞赛开展、创新工作室建设、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共同推动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深入,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出呼和浩特积极探索、全面推进的发展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