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讨东西文化在人性观、审美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西方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东方文化(以庄子思想为代表)所蕴含的智慧对当代的启示。
人性本恶还是本善:东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东西文化存在着根本差异,其中关于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观点是差异的核心体现。西方秉持人性本恶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是有原罪的,自身存在缺陷,人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恶”进行忏悔。在西方的观念里,人需要法律来加以约束,并且西方文化把概念的我与真我分裂开来,人要朝着创造出的完美的上帝这个目标进行自我改造与进化,追求更高、更强、更完善。然而,这种观念却滋生了自卑的根源,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从而想要不断地改造、革新,甚至到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程度。这种思想的极端发展使得西方想要创造一个数字生命,试图将短暂的一生延续,例如构建元宇宙等。但在作者看来,西方人的这种革新更像是自我否定和自我毁灭的毒药。在西方文化引领近500年后的今天,人类无论是外部的自然环境,还是内在的精神世界,都面临着枯竭和毁灭的危机。
从审美角度看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美学是由西方提出的概念,东方并没有将美学独立为一个学科进行研究。老庄认为美无处不在,无需进行分裂式的研究。西方的美学主要关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将审美对象视为客体,审美者视为主体。这种认知从一开始就把事物二元对立起来。按照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来理解东西文化差异的话,西方认为存在一个虚构的、完美的理念世界作为美的客体,所以西方的审美对象是外部虚构的世界。这样一来,主体与客体就被分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部分。
西方文化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单一审美价值取向
西方文化带来的单一审美价值取向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这种价值取向表现为追求白富美、高富帅、奢侈品、豪宅名车、钱多权重、学历名校、海归高薪等。它将所有人都引向同一个价值取向,这就如同把人类引向灭绝的深渊。这种情况使得人的生命似乎只有一种活法,人生也只有一条道路可走,这无疑是对人性的一种抹杀。
当人们正走在由西方文化主导的这条看似“自杀”的道路上时,不妨听听庄子的智慧。东郭子问庄子“道”存在于何处,庄子回答“无处不在”。当东郭子要求指出具体地方时,庄子依次回答在蝼蚁中、在稊稗中、在瓦甓中,最后说在屎溺中。这表明“道”的本体无处不在,当“道”被世人当作唯一的最高生活标准时,其实是对“道”的误解。庄子通过这样的回答告诉人们,不要给“道”披上高高在上、漂亮优美、富丽堂皇的外衣,因为那样往往会蒙蔽我们的智慧之眼,让我们看不到道的本质,只会背道而驰。
如果一个人正处于生命的低谷,或者正在经历事业、情感、家庭带来的巨大创伤,那么更应该聆听来自2000年前庄子的智慧。富贵权重春风得意是一种修行,清贫位低郁闷失意也是一种修行,不要被一种价值取向束缚,不要活在形式主义的牢笼里,要走在自我整合的生命之路上,每况愈下又何妨呢?
最后,在2025年春节之际,愿人心静、天机动,希望人们能够顺天意、承因果,真正认识自我。
本文总结了东西文化在人性观和审美方面的差异,指出西方文化中人性本恶观念下的自我否定倾向以及单一审美价值取向带来的危机,而东方文化中的庄子智慧强调道的无处不在,启示人们不要被单一价值取向束缚,无论是处于何种境遇都是一种修行,倡导人们走在自我整合的生命之路上。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