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貌:返岗路上的家乡新变,齐鲁山海间的新春新貌

本文通过讲述不同地区在新春期间展现出的发展变化,如肥城市孙伯镇五埠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枣庄冠世榴园朱村的盆景养老项目、广饶县的草莓产业振兴以及郓城瑞升玻璃有限公司的企业壮大等,展现了齐鲁大地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新风貌和新活力。

编者按: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随着春天的脚步,人们背井离乡踏上返岗路,行囊中装着故乡的味道,也装着对家乡新变化的感受。城乡融合发展让曾经熟悉的田野、果园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农业技术在田间推广,企业在良好营商环境中成长,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构成了家国新貌。本报推出“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带您领略齐鲁山海间的时代脉搏。乡村新貌:返岗路上的家乡新变,齐鲁山海间的新春新貌2月3日立春,清晨7点半,肥城市孙伯镇五埠村在一片寂静中渐渐苏醒。窗外晨光微露,村民张淑莲轻快地走向厨房打开水龙头,清澈的直饮水哗哗流淌。“这水是前些年村里大改造时打的深井水,经过净化后直接通到各家各户。”张淑莲回忆起过去,村民们都要提着水桶去村外井边打水,再晃晃悠悠挑回来。不多时,张淑莲做好早饭,桌上的年糕寓意“年年高”。简单吃完,8点20分,她出门前往五埠岭伙大门景区。刚出门就遇到同样要上班的村民刘树琴,两人相视一笑,结伴走在村里崭新、宽阔又平整的石板路上。刘树琴感慨:“淑莲,你看咱村这几年变化多大,以前冷冷清清,现在过年过节到处都是人,热闹极了!”张淑莲点头称是:“没错,现在村民大多在景区工作,不用再跑到镇上去找活干了。”短短3分钟路程,两人准时进入伙大门景区非遗工坊。工坊内大红灯笼高挂,红绸飘舞,春节氛围浓郁。走进“岱宗传拓”非遗工坊,张淑莲走向工作台,熟练地整理游客拓印要用的工具。不一会儿,游客陆续到来,首先是一群济南游客,他们一进工坊就充满好奇,问个不停。“这拓印怎么玩?”“咱们这非遗历史很久了吧?”张淑莲面带笑容耐心解答。人群中有个小男孩特别引人注目,他紧紧握着拓包,小脸憋得通红,认真在印版上涂抹,颜料却不听话,弄了个大花脸,引得周围人大笑。张淑莲看着很高兴,一边帮小男孩调整,一边思考如何优化流程,让游客有更好的非遗体验,让五埠村名声传得更远。忙碌的上午过去,中午张淑莲和刘树琴到景区食堂。大家围坐一起,热闹地边吃边分享上午接待游客的趣事。“树琴,我发现自己变化很大。”张淑莲笑着说,“以前我嘴笨,不太会交流,现在每天在非遗工坊和年轻游客打交道,听他们讲外面新鲜事,我思想开阔了,也爱聊天了。”近几年,五埠岭伙大门景区不断发展创新吸引游客。白天美食胡同香气四溢,游客穿梭品尝特色美食;夜晚灯光秀如梦似幻,音乐节激情澎湃,夜晚格外迷人;新增的非遗体验项目让游客流连忘返。“我也不能落后。”张淑莲接着说,“我最近对拓片非遗创新,设计了新的拓片样式,很多年轻人喜欢,争着要带回去纪念。”刘树琴点头,眼中也充满对未来的期待:“我也打算在布艺上创新,让村里的非遗百花齐放。”这个春节,枣庄冠世榴园腹地榴园镇朱村的老人们格外高兴,逢人就炫耀“咱也领福利啦”。前几天,一场“盆景养老·共富新年茶话会”在石榴树下文化馆举行。“天冷了要注意防寒!”“定期修剪养护,盆景才能造型多变。”茶话会上,盆景养老·峄城共富项目成员和老年农户热烈讨论盆景管护。盆小乾坤大,景矮艺术高。“石榴盆景讲究小的时候缠扎造型,这是童子功。”万家福石榴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威详细讲解小型石榴盆景养护细节。什么是盆景养老?刘威解释,依托冠世榴园的石榴种植、盆景制作和人才等资源优势,让村里60岁以上老人在家养护童子功石榴盆景,根据品相每盆给农户50 - 100元养护费,让老人在家干力所能及的活挣钱。“以前只能在家做家务,现在有了盆景,每天活动活动,人精神多了,还能增加收入,日子越来越红火!”朱村果农刘福科说。“按计划盆景养老项目今年10月开始分红,临近春节合作社准备了年货感谢大家参与。”刘威说出茶话会重头戏。原来,合作社给养护较好的老人准备了米、面、油、石榴饮料等年货。“没想到在家养护盆景还能领福利!”刘福科拿到福利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计划发展50个示范户,合作社以签约养护方式把1 - 4年生童子功石榴盆景交给农户按要求养护。”刘威说,对养护合格的盆景合作社回购,多养多得,养护得越好价格越高。此外,农户还可自行销售,归还100元成本后剩余就是收益。夕阳西下,姿态各异的盆景在阳光下婀娜多姿。“平时就浇浇水、剪剪枝,养50盆不累……”刘福科精心养护,这些盆景最少能给他带来2500元管护收益。刘威告诉记者,合作社已经和广州花卉市场商定,每年提供不少于5000盆盆景。“买个新手机,跟着合作社一起搞直播!”茶话会上,果农孙素萍盘算着帮村里老人卖小型石榴盆景,“大家齐心协力,村里的石榴盆景一定能销往全国!”2月3日清晨,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驱散薄霜,广饶县广饶街道“莓”好颜徐乡村振兴片区的草莓产业园里,片区运营中心副主任成植文忙得不可开交。“这几天来采摘、订购草莓的客户多,采摘、分拣、包装每个环节都要盯紧。”成植文说着快步走向玻璃智能温室大棚,大棚采用立体种植模式,草莓或挂在空中,或长在A字栽培架上,便于采摘研学。上午9时,淄博的3个家庭带着孩子走进草莓产业园体验采摘乐趣。成植文引导小游客有序进入大棚:“大家别着急,这边草莓又大又甜,排好队慢慢采。”同时介绍不同品种草莓特色:“章姬口感软糯香甜,粉玉俗称‘白草莓’,口味清新,大家可以都尝尝。”新春佳节是草莓销售旺季,当大家阖家欢聚、走亲访友时,成植文、白树云这对“85后”新农人夫妇仍在草莓大棚忙碌。“大约十年前,我和妻子从父辈手中接过8个小草莓棚种植。2024年村里建起草莓产业园,我因为有学历、技术和经验被聘请来负责运营管理。”成植文说。颜徐草莓产业园开园第一年就成了周边市民新的旅游“打卡地”,接待游客成了成植文主要工作之一。颜徐草莓产业园建成后,将10栋日光温室大棚低价租给种植户,白树云租种了4栋,种植粉玉、香野等十来个品种草莓,小家庭产业蒸蒸日上。“一个棚租金两万八千元,大大节省投资成本,在产业园带领下今年引进了新草莓品种。前段时间产业园举办草莓音乐节,带来很多采摘游客。与往年相比,产量和销售都更好。”白树云说。广饶街道“莓”好颜徐乡村振兴片区以草莓种植为特色,创办的草莓产业园利用立体种植优势提高产量和自动化程度。同时,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开展种植销售、采摘研学、休闲游乐等多元化经营,带动当地草莓产业发展。“我们的无土栽培、立体种植模式用火山石等进口有机质栽培,种出的草莓口感更好。新引进的粉玉、梦之莹等高端品种受采摘游客欢迎。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旅游,不仅能摘草莓,还能到无动力儿童游乐区游玩,每天接待游客量约五百人。”成植文说。得益于“莓”好颜徐乡村振兴片区建成,2024年,成植文夫妇所在的颜徐一村发生巨大变化,道路改造、村庄美化等工程让老村落焕发生机。研学基地、共富工坊投入使用聚集人气,吸引更多村民回村务工,草莓产业发展,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相信我们的日子会像草莓一样甜蜜。”成植文、白树云夫妇说。正月初五,年味尚浓。2月2日走进山东郓城瑞升玻璃有限公司制瓶车间,热浪扑面而来,火红窑炉吐着炽热火焰,机器轰鸣中工人忙碌身影与炉火交相辉映。“这批瓶子质量没问题,可以下线了!”来自四川省金堂县的工人雷祖廷检查完瓶体满意地笑了,这是他来瑞升玻璃工作的第4个年头。初中毕业的他刚来只是普通一线工人,凭着勤奋好学,2年成为制瓶车间小班长,工资从每月6000元涨到1万多元。不远处,制瓶车间副主任廖正祥忙着协调生产进度。和雷祖廷一样,他从四川来郓城,从普通技术工成长为管理人员。他的妻子陈芸也从四川老家追随而来,成为公司接料工。“公司管理很人性化,宿舍设施齐全,有空调、暖气,还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生活方便,像在家一样温馨。”陈芸说。“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干活有劲头!”附近村的工人王晓梅说,如今在家附近工作,工资待遇不错还能照顾家,“以前骑两轮电动车上下班,现在开小汽车了!”工人红火日子背后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瑞升玻璃从最初1台窑炉、80多名工人,日产玻璃瓶10万余只,发展到如今5台窑炉、19条生产线和76组机器,日生产各式玻璃瓶100万余只,年深加工能力达5000万只,成为江北较大白料玻璃酒瓶生产企业。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新厂区,新增天然气节能环保窑炉,产品质量和效率双提升。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良好营商环境。郓城县相关部门代表企业与燃气公司多轮谈判,将燃气价格从4.2元/立方米降到3.2 - 3.5元/立方米,仅此一项每年为瑞升玻璃节约成本600多万元,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政府经常问我们需求,还组织去外地学习考察、帮拉订单,贴心又务实。”公司总经理刘磊说。今年,瑞升玻璃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智能生产基地,完善深加工和全产业链布局,预计投产后年利税突破1500万元。

本文通过肥城市五埠村、枣庄朱村、广饶县的草莓产业以及郓城瑞升玻璃有限公司等多个实例,从乡村旅游、特色农业项目、企业发展等不同角度展现了齐鲁大地在新春期间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体现了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的发展壮大等。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790.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