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证监会于1月26日印发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行阐述,介绍其出台背景、主要目标以及具体细则等内容,同时结合券商对A股后市的看法,分析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
1月26日,证监会正式印发了《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一方案主要是从几个重要方面提出相关措施的,像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加速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加强监管以及防范风险等。在此之前,1月23日国新办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仅仅过了两天,证监会就出台了这个《行动方案》,而这个方案是《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工作举措之一。1月27日是A股龙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近期A股利好消息不断,这使得分析师们对后市的态度更加积极。光大证券表示,鉴于国内政策积极发力,经济基本面在边际上不断向好,而且外部风险也阶段性缓和,预计A股节后有望迎来“开门红”。从历史数据来看,自2010年至今的15年里,沪指在春节后1个交易日、5个交易日以及10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分别为55%、75%、70%。在配置方面,中美两国都在不断加码算力基建,所以算力产业链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短期内可以继续关注铜缆、AI芯片等核心领域的博弈机会;AI应用端持续有突破,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AI智能体等方向;另外,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落地后,红利板块在经过阶段调整之后,性价比凸显。国盛证券则指出,近期海内外重要事件陆续有了结果,风险因素出现阶段性缓和。从技术面看,前期A股回落测试支撑位后出现企稳回升的情况,再次印证底部。往后看,综合长短期因素,预计宽幅震荡格局仍然难以被打破。维持对红利资产的中期推荐,关注自主可控与AI映射的交易性机会。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指数和指数化投资是连接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的重要载体与工具,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月24日,深交所发布了《ETF市场发展白皮书(2024年)》。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境内上市ETF共有1033只,总规模达到3.72万亿元。其中,深沪两市ETF(非货币)产品数量达到1006只,较2023年底增加145只;合计资产规模达到3.56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加1.72万亿元,增幅高达93%。ETF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比重由2023年底的2.72%提升至2023年底的4.58%。公募基金蓬勃发展对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意义重大。1月22日,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的目标。证监会指出,本次发布的《行动方案》是扎实推进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部署的体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持续加强优质指数供给,不断丰富指数产品体系,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生态,强化全链条监管和风险防范安排,着力推动资本市场指数与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显著提升,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从《行动方案》的具体细则来看,证监会提出了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以及加强监管、防范风险这三大方面的要求。在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方面,证监会提出了四点工作思路:第一,积极发展股票ETF。全面做优做强核心宽基股票ETF,打造行业旗舰ETF产品方阵,支持覆盖率高、代表性强、流动性好的宽基股票ETF注册发行,从而更好地满足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推出更多红利、低波、价值、成长等策略指数ETF,进一步提升ETF产品的多样性和可投性。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丰富主题投资指数ETF产品。第二,稳步拓展债券ETF。在有效防控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持续丰富债券ETF产品供给,以更好地满足场内投资者低风险投资需求。支持推出更多流动性好、风险低的不同久期利率债ETF。稳妥推出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研究将信用债ETF纳入债券通用回购质押库,逐步补齐信用债ETF发展短板。第三,支持促进场外指数基金发展。加大普通指数基金、ETF联接基金、指数增强型基金等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场外指数产品供给力度,充分发挥指数产品透明度高、成本低、配置功能强、风险分散等优势,更好地满足广大场外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实现场内外指数产品协同发展。第四,稳慎推进指数产品创新。以风险可测可控、投资者有效保护为前提,研究推出多资产ETF、实物申赎模式跨市场债券ETF,银行间市场可转让指数基金等创新型指数产品。研究拓展ETF底层资产类别。持续丰富ETF期权、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指数衍生品供给,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在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方面,证监会提出了优化ETF注册发行安排、全面完善ETF运作机制、切实提高指数编制质量、降低指数基金投资成本、稳步推进指数化投资双向开放、不断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等六项举措。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降低投资成本等安排。建立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也就是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此外,在优化ETF注册发行安排中,还提出了以下措施:对成熟宽基指数产品实施ETF及其联接基金统筹注册安排。持续完善ETF注册逆周期调节机制。支持基金管理人基于可持续发展潜力、市场容量和标的流动性等因素,开展ETF前瞻性布局和差异化竞争,完善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ETF图谱。降低指数基金投资成本的具体举措包括:继续免收ETF上市年费,推动降低或减免ETF做市、登记结算、指数使用等费用,持续调降指数基金运作成本。适时适度引导行业机构调降大型宽基股票ETF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将存量指数基金的指数许可使用费从基金财产中列支改为由基金管理人承担。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19日,多家头部公募基金对旗下宽基进行了统一降费,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当日晚间,华夏、华泰柏瑞、易方达、嘉实、南方、华安等基金管理人官网公告,将调降旗下大型宽基ETF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其中,管理费率统一调降至0.15%,托管费率统一调降至0.05%。有测算数据显示,上述相关股票ETF规模在降费当时合计超过1.3万亿元,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降低持有成本约50亿元。
证监会印发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展开,阐述了其出台背景、目标、细则等多方面内容,同时结合券商对A股后市的看法以及相关市场数据,展现了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