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安源区城北小学的刘雅婷在2024年8月以援疆支教老师的身份前往新疆克州阿克陶县的经历。阐述了她在与其他援疆支教老师相处中的感悟,以及对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的深刻思考。
在2024年8月,萍乡市安源区城北小学的刘雅婷,跨越千山万水,如同那盛开在远方的格桑花,以援疆支教老师的身份出发了。她带着亲人满满的关心与不舍,抵达了万里之外的新疆克州阿克陶县。每次目光触及远处那雄伟的帕米尔雪山,她的心中都会涌起这样的感慨:“点滴微光,可成星海。”
在克州江西实验中学(阿克陶县雪松中学)里,她和其他援疆支教老师们每日相处。她发现这些老师们,每一个都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与智慧。每一道微光虽然看起来渺小,可是当它们汇聚起来的时候,那就是满天的繁星啊。看到这些可亲可敬的同行们,她对于如何解答灵魂之问“援疆三问”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谈到来疆的原因,作为一名党员,刘雅婷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援疆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也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身为一名教师,援疆对她来说是一项意义非凡且能够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工作。新疆的生活也许不像大城市那般繁华热闹,可是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生机与希望。“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她甘愿成为党和国家教育援疆政策的践行者,期望把这个信念带到最需要的地方,让它散发光和热。
说到在疆要做什么,她有着自己的想法。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忘记自己援疆支教的初心,要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其次,要牢记自己代表着单位的形象,必须谨言慎行,实实在在地在讲台上传授知识。援疆支教工作不但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同时也代表着江西援疆人的形象。她会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修炼。最后,她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和教育高度,真心实意地为党和国家的边疆教育培育祖国的花朵。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每天早晨,当她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那阳光灿烂的笑容,他们朝气蓬勃的模样以及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神,都在深深地激励着她。她下定决心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也不辜负孩子们和自己美好的年华。
提及离疆会留下什么,她希望留下深深的脚印,这样后来者就能够沿着这些痕迹继续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希望留下良好的形象,成为一名合格的引路人,像灯塔一样在孩子们短暂的时光里闪耀;希望留下一段美好的民族友谊,努力践行“各民族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的期望,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心中怀着善意,默默地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够用点滴的爱与智慧汇聚成满天繁星,照亮江西和克州两地教育的美好未来。
本文总结了刘雅婷援疆支教的历程,从她怀着梦想前往新疆开始,阐述了她对援疆意义的理解,在新疆的工作目标,以及希望离开新疆时留下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援疆教师的奉献精神和对教育援疆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