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档:上海票房有望再夺冠

本文将聚焦于2025年春节档电影预售情况,其中上海的票房表现极为突出,预售票房位居全国之首。同时还会探讨上海观众的观影偏好、上海在影视创作方面的贡献以及对拉动上海电影消费的思考等多方面内容。

综合实力堪称“最强”的2025年春节档即将拉开帷幕,上海的广大影迷们又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彰显出强大的存在感。

截至1月23日,蛇年电影春节档的预售票房成绩斐然,已经成功突破了4亿元的大关,这个速度创下了中国影史春节档预售最快破4亿的纪录。在全国的城市票房预售排名中,上海市脱颖而出,位居首位。回顾往年的春节档,上海多次将“票房第一城”的荣誉称号收入囊中,按照目前的态势,2025年极有可能再次登上冠军宝座。

2025年的春节档影片可谓是百花齐放,类型丰富多样,制作精良程度令人赞叹。整个电影业界对今年的票房充满了期待。上海的影迷们具有广泛的接受度,再加上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两者共同作用,使得上海成为春节档票房的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

近年来,上海在电影领域的角色不仅仅是票房的贡献者,更是影视作品积极的参与者和内容的创作者。多部生动描绘上海城市风貌的影视作品在观众中获得了极佳的口碑。

蛇年春节档:上海票房有望再夺冠

春节档预售突破4亿,上海拔得头筹。

在春节档期与亲朋好友一同前往电影院欣赏大片,这已然成为过年不可或缺的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活动。

截至1月23日,2025年春节档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已经冲破4亿元。在众多影片中,《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在票房排名中位列前三。按照城市进行排名的话,截至1月23日17时,2025年春节档预售票房上海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其预售票房已经超过2140万元,占全国总预售票房的5.41%。

猫眼娱乐的市场分析师赖力表示,今年的春节档被业内人士誉为近几年综合实力最为“强劲”的一届。即将上映的6部影片每一部都有着非凡的背景。《哪吒之魔童闹海》是2019年暑期档票房大卖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前作的票房累计超过了50亿元。《唐探1900》是“唐人街探案”这个知名IP再次定档春节档的全新力作,前三部《唐人街探案》电影的累计票房已经超过了87亿元,在下沉市场拥有着极高的热度。《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由徐克导演执导的武侠新作,这部影片改编自金庸先生家喻户晓的同名小说,演员阵容豪华,从影片筹备开始热度就一路领先。

赖力还提到:“今年春节档的所有影片基本上都拥有强大的IP基础,受众群体广泛,市场潜力不可限量。从影片类型上看,今年春节档涵盖了喜剧、动画、动作、剧情、战争、武侠、神话、悬疑等多种类型,题材丰富得让人充满期待。有着强大的IP作为支撑,如果这批影片的口碑同样出色的话,我们非常期待今年春节档的最终票房能够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的春节档不仅排片让人震撼,观影体验也更加“亲民”。灯塔专业版运营负责人王舒表示,虽然今年春节档影片的平均时长超过了137分钟,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影片最长时长的纪录,但是有多部视效大片制作精良,而且最低票价与去年保持一致。再加上在国家电影局的指导下,各地政府、电影局以及片方、购票平台纷纷推出消费补贴和平台票补,当前观众购票的价格非常实惠,部分影院甚至出现多部影片可以19.9元购入的情况,真可谓是“加量不加价”。

“票房第一城”的观众有何偏好呢?

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4年(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暂不统计)这五个春节档中,上海在其中四个春节档都荣获了“票房第一城”的称号。

2019年春节档,上海以2.49亿元的票房荣登榜首,比第二名北京的票房多出3000万元。2021年春节档,上海斩获了3.69亿元的票房,比2.78亿元的北京多出将近1亿元。2022年春节档,上海以2000万元的微弱优势领先于北京。2023年,上海依然稳居榜首。虽然2024年上海的春节档票房位居第二名,但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2025年春节档上海有望重回第一的位置。

不仅仅是春节档,在2024年全年,上海的票房超过21.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票房份额的5.06%。

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尹腾宇认为,上海观众对特效大片和动画类型的影片具有比较强烈的偏好。因此,在今年春节档有中国神话《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国漫顶流《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两部头部影片的加持下,上海非常有机会在春节档再次夺得桂冠。

他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海观众总体的观影习惯较好,2024年人均观影次数达到2.28次,是全国人均观影次数最高的城市。其次,上海观众更倾向于提前购买预售票,2024年上海市平均预售占比(=放映日之前购票票房/放映日总票房)为4.4%(全国均值为4.0%);上海观众较全国整体情况更偏向年长人群,主要体现在年长男性购票占比(上海36.8%,全国32.7%)远高于全国平均值。

电影研究机构拓普咨询CEO程飞认为,2025年春节档上海有望再度夺得“票房第一城”的称号。首先,从2018 - 2024年的年票房情况来看,只有2022年北京拿下冠军,其余年份的票房均低于上海。

程飞进一步深入分析称,在人口基数方面上海也更具优势。截至202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2185.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824万人。而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87.4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1007.28万人。

对于上海观众的观影偏好,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分析称,以2024年为例,《抓娃娃》《飞驰人生2》《热辣滚烫》在上海的票房排名中位列前三;在破亿影片中,《沙丘2》《头脑特工队2》《好东西》在上海的票房份额最高,整体来看,好莱坞影片在上海的表现较为突出。另外,上海35岁及以上观众的占比比较突出。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还是有一定的机会获得蛇年春节档“票房第一城”的称号。上海的影迷接受度较为宽泛,既喜爱制作精良的大制作影片,也钟情于小而美的艺术片。

蛇年春节档:上海票房有望再夺冠

上海不仅在贡献票房方面表现出色,而且在“创作”影视作品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近年来,一系列深刻描绘上海城市生活风貌、细腻刻画市民情感世界的题材电影,例如《爱情神话》与《好东西》等,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在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片凭借独特的视角、贴近生活的叙事手法,成功地捕捉到了上海独有的韵味和生活节奏,从而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上海的诸多热门取景地也加入到了“电影 + 旅游”的行列之中,为人们沉浸式感受海派风情、丰富文旅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对于这类影片的成功,编剧、制片人王鑫(化名)认为,这或许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市民不仅仅是优秀影视作品的忠实观众。通过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情感体验以及对城市文化独特的理解和表达,实际上也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参与到了影视创作的生态之中,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创造者”。这些电影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作者们对上海本地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和深刻提炼,而这些灵感来源于上海这座城市,反过来又间接地推动了城市文化在银幕上的繁荣与发展。

程飞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情感状态、人际关系、文化习惯等,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是由上海市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共同营造和传承下来的,也为电影提供了大量素材。上海话作为上海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在电影中频繁出现。上海话经过艺术加工后成为电影语言的一部分,为电影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浓郁的地域特色。”

对于如何拉动上海电影消费,孙佳山认为,一定要做到精细化,充分调动上海的城市特色资源,深入挖掘细分人群,为分线制发行进行切实的探索。无论是艺术片、动画电影,上海都具备进行分线制试点的条件。这既能刺激上海的影视文化消费,也能为分线制发行作出有效的探索。

程飞则认为,对于制片方而言,应该深入挖掘上海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故事,制作更多具有上海特色、贴近上海市民生活的高品质电影。影院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了解上海观众的观影需求、消费习惯等,凭借精准的市场数据支持,帮助影院制定更为有效的影院营销策略和运营策略。在宣发端,对于受众偏向上海的影片,可以在映前利用上海丰富的媒体资源和文化活动平台,在电影上映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

文章围绕2025年春节档电影展开,重点讲述了上海在春节档预售票房中的领先地位,分析了上海观众的观影偏好,包括对特效大片和动画电影的喜爱、观影习惯较好、更倾向于提前购票以及年龄结构特点等。同时探讨了上海在影视创作方面的独特贡献,如市民生活为电影提供素材、上海话成为电影语言一部分等。还提及了如何拉动上海电影消费的相关观点,包括精细化操作、分线制试点、制片方挖掘城市内涵、影院利用大数据和宣发利用本地资源等多方面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19.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1月23日 22:34
下一篇 2025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