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诊疗费用高昂这一现象,阐述了其原因包括牙齿疾病治疗方式不同价格差异大、牙齿治疗后可能需返工、牙医数量供不应求等,还提到患者为了省钱会选择回老家或周边城市看牙,以及相关部门为降低种植牙价格所做的努力,最后还给出了保护牙齿的建议。
在当下,谁要是能捂着钱包,满脸笑容地从牙科医院出来,那可真是稀罕事儿。
一直以来,牙科诊所“吸金”的传闻在坊间广为流传。
也许一开始,只是怀着洗个牙的简单想法走进医院。可是经过牙医一番检查后,却被查出好几颗龋齿,而且每个龋齿都被判定为“急需处理”。
要知道,牙齿一旦受到损伤,这种改变通常是不可逆的。医生只能借助各种手段来修复牙齿。
龋齿的损坏程度不一样,处理的方式就不一样,患者需要花费的钱数自然也不同。如果牙齿损坏程度比较轻,单纯补牙的话,一颗牙大概一两百元就能解决。但要是需要根管治疗,那价格可就像火箭一样飙升了。
不过,牙齿即便经过治疗,也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有可能因为患者自身使用不当,或者是材料使用寿命到期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牙齿需要重新治疗,这就意味着又得花一笔钱。
自己囊中羞涩,可是诊疗费动不动就要上万,不看又不行,很多人只能选择医院的分期付款服务。
在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年轻人的第一笔贷款没准儿不是“房贷”,而是“牙贷”呢。
每个月月初,很多人刚拿到工资,还没来得及感受工资的温度,就得转头去还“牙贷”了。
但是,牙齿的问题并不会因为拖着不看就自动解决。
为了节省开支,同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许多在一线城市奋斗的人,会选择回老家看牙,或者利用周末到周边费用比较低的城市看牙。
虽然车票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还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成本,但能省下一大笔医疗费,总体上还是很划算的。这种做法在全球都很常见,国外牙科旅游的概念一直都很热门。
就拿隐形牙套来说吧。另一方面,供求关系的失衡,也让看牙科的费用进一步提高了。
据统计,2023年,中国登记在册的牙医数量达到了30万人,但是中国全民口腔患病率却高达97.6%,这就导致牙科医生严重供不应求。
尤其是正畸医生,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正畸医生仅仅只有6100名。
这就意味着,每10万人口中,只有大约0.432个正畸医生,而美国的这个数据是3.2,日本是6。
供求失衡形成了技术垄断,患者支付的费用中,很大一部分是医生的服务费用,而且这部分费用存在很大的“弹性”。
民营牙科诊所,过去在大家的印象里就是“暴利行业”,仿佛开一家牙科诊所就能走向财富自由了。
除了专业的口腔医院,那些口碑比较好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口腔科,挂号也是非常困难的。
于是,走进私立医院,然后“打开钱包”,就成了很多患者无奈的选择。
看牙科太贵了,这成了很多人的心病,不仅患者头疼,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2023年1月,全国所有省份都参加的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让很多人看到了一线希望。
这一举措是医保局出手,对种植牙的原材料进行统一招标,给单颗种植牙的价格划了一道红线。
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理,一颗种植牙的整体费用已经从平均1.5万元,降到了6000元 - 7000元左右。
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价格仍然比较高,但至少让一部分人朝着“看牙自由”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到这个时候,后知后觉的患者才发现,一些口腔诊疗机构有着不少“黑历史”,包括但不限于材料以次充好、医疗人员不够专业、治疗失败的案例太多,甚至有人反复治疗三四次,最后还是宣告种植失败……
也许,这些“阵痛”是走向看牙自由必须经历的过程。
面对高昂的诊疗费用和难以忍受的牙痛,最重要的还是要照顾好自己原本的牙齿。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要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饭后使用牙线、牙缝刷等小工具来清洁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尽量不要吸烟,避免吃含糖的零食和垃圾食品,定期检查牙齿……
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再加上平价的牙科医疗,或许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如果现在你的牙齿没有任何问题,那么请珍惜这份幸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可千万不要任性妄为,不要冷热酸甜想吃就吃,以免招来让人追悔莫及的后果——
一旦牙痛起来,那真是生无可恋;一进牙科,就感觉要倾家荡产……
牙科诊疗费用高昂,原因包括牙齿治疗的多种情况、牙医供不应求等,患者为省钱会选择异地看牙,相关部门在努力调控价格,如种植牙集采,同时也指出一些口腔诊疗机构存在问题,最后强调保护原生牙齿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