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年味旅行和非遗民俗体验,你准备好了吗?

乙巳蛇年春节展开,这是成功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通过一项调查揭示了人们在这个春节的计划,如很多人想进行年味旅行、尝试新的过年方式、体验非遗项目或民俗活动等,还讲述了不同人的春节计划和对非遗民俗的情感故事。

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乙巳蛇年春节,有着更为浓郁的文化意义。长达8天的假期,让人们有更多机会与家人欢聚。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7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个春节,64.9%的受访者考虑开启一场年味旅行,86.1%的受访者愿意尝试新的过年方式,68.4%的受访者想体验非遗项目或者民俗活动。蛇年春节:年味旅行和非遗民俗体验,你准备好了吗?旅游博主李莱拉,这位来自浙江绍兴的90后,在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后,就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游”。她来到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西溪南古村落,感受民俗活动。新年还没到,古村落的年味就已经很浓了。夜幕降临,鱼灯夜游会吸引众多游客,各种各样的鱼灯璀璨耀眼,与两边的焰火相互辉映,照亮整个村落。游客在这里既能观看民俗表演,又能亲手做鱼灯,体验非遗乐趣。李莱拉回忆起在西溪南古村落的夜晚,总会陶醉于鱼灯夜游会的梦幻意境中。来自武汉的90后余欣悦打算春节和全家去潮汕地区感受传统年味,吃潮汕美食、看游神表演、看英歌舞是她的必“打卡”项目。虽然还没出发,但她和家人已经迫不及待,美食攻略、摄影器材都准备好了。为了让年味更“出片”,她还打算带上马面裙,让传统服饰和民俗来一场“文化碰撞”。调查表明,64.9%的受访者考虑年味旅行。交叉分析发现,90后受访者比例最高,达72.9%;从所在地看,一线城市受访者比例最高,为72.3%。在浙江绍兴,中国黄酒博物馆、鲁镇社戏等受到很多关注。浙江原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池慧玲参与策划相关旅游路线,她表示,春节申遗成功后,“跟着非遗去旅游”的需求大增。“非遗+旅游”打破传统旅游模式,将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游客游玩时能感受和学习非遗知识,推动非遗传承发展。更多人通过旅游接触非遗项目,了解背后故事,激发兴趣和保护意识,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蛇年春节:年味旅行和非遗民俗体验,你准备好了吗?山西运城的95后唐思影小时候喜欢和家人看社火表演,奶奶会早起给她准备新衣,带她坐三轮车去县城看演出。如今家乡的社火表演依旧热闹,各种民俗方阵穿梭在县城街道,观看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今年春节,她想和父母再看一场社火表演,感受团聚的快乐。广东汕头潮阳区的00后陈淳儿从小就被英歌舞吸引,后来成为民俗摄影师,2024年8月还成为英歌舞队员。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将至,她觉得潮汕年味更浓了,决定留在老家和队员一起创作拍摄,展示英歌舞的美,还打算用更多形式推广英歌舞,让其以潮流形态走进更多人视野。北京的95后王锐驰认为,现在年轻人更希望与传统文化深度互动,动手体验的非遗项目更受欢迎,如剪窗花、画糖画或线下体验民俗活动。在春节这种团圆的日子,动手体验非遗是很好的社交活动。数据显示,86.1%的受访者愿意尝试新的过年方式,90后受访者比例最高,为90.5%,其次是80后(84.2%)、00后(83.0%)。具体来说,68.4%的受访者愿意体验非遗项目或民俗活动,67.8%的受访者想参与线上春节文化活动,61.0%的受访者会购买和体验国潮元素的春节装饰品、服饰等,还有50.8%的受访者会利用新技术体验传统年俗,23.4%的受访者会参加本地的“村晚”。受访者中,00后占14.5%,90后占49.7%,80后占29.2%,70后占5.5%,60后占1.1%;一线城市受访者占32.0%,二线城市的占38.7%,三四线城市的占21.4%,县城或城镇的占4.9%,农村的占3.0%。

本文总结了乙巳蛇年春节作为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人们在过年方式上的新趋势。通过调查数据和具体人物事例展现了年味旅行、体验非遗项目或民俗活动等新过年方式在不同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体验的积极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86.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1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