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增长面临不同路径选择时,政策协调的重要性。通过美国在疫情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以及经济增长表现,分析其经济增长韧性的根源。同时提及全球央行在2024年货币政策的转向,以及中国2024年相关经济会议释放的积极信号。
黄海洲,作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特聘教授,他对经济增长路径相关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路径存在高、中、低三种选择,这看似简单的抉择,实则复杂。当一个国家面临具有可观回报的发展机遇时,如果在政策上发力不够、协调不佳,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不足,那么就可能错过新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良机,与繁荣失之交臂,这无疑是极为可惜的。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韧性。美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规模逐渐拉开了与全球部分主要经济体的差距。
回顾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力度可谓是远超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之时。从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期间,美国新增的财政赤字达到了令人惊愕的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近乎GDP的30%。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案和计划,向居民和企业发放资金,从而缓解经济压力。与此同时,美联储从2020年4月开始推行无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在短短六个月内就将资产负债表扩张了4万亿美元。
到了2022年,通胀居高不下时,美联储开启了加息进程。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美联储连续进行了11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高达525个基点。从历史经验来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快速地加息,经济通常都会无可避免地陷入衰退。然而,美国GDP在2023年增长了2.9%,并且2024年预计可能增长2.8%,这一结果实在是出人意料。美国居民在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主要被用于消费。2020年之后,美国的财政政策也较为宽松,年度赤字规模维持在GDP的5%左右。超额储蓄和宽松的财政政策这两大因素,正是美国经济在美联储强力加息背景下没有陷入衰退的关键原因,同时也推动了美国在疫情后的数年里经济增长屡屡超出预期。
美国经济增长的韧性,源于其在面临危机和挑战时,宏观政策层面积极且协调的应对。每当遭遇重大危机时,美国的政策发力充足,努力朝着高增长的道路迈进。而美国经济韧性的根源,还在于善于运用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这两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协同发挥作用。这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是资本市场对风险投资持有积极的态度。毕竟,只有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这两个发动机协同运作,才能够实现高质量、高速度的经济增长。
随着通胀的大幅回落,全球的央行(除日本外)在2024年都改变了紧缩的货币政策立场,纷纷进入降息周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提升投资的风险偏好,培育创业投资市场,扶持更多的新兴科技企业。欧洲、日本以及其他地区是否能够抓住这一机遇,扭转发展的劣势,缩小与美国GDP规模的差距,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02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12月11日 - 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多项重磅且超出预期的信号。市场已经对这种政策组合建立起了良好的预期,经济政策能够顺势而为、借势发力,不但可以继续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端协同努力,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利用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这两个发动机,稳步前进,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本文总结了在全球经济格局下,美国通过积极协调财政和货币政策,利用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在危机后实现经济增长超预期的情况。同时提到全球多数央行2024年货币政策转向,中国也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各方都在寻求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路径。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