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丽的基本情况及其工笔画创作特色,包括她的创作理念、在形式语言方面的表现、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文化自信等多方面内容。
崔佳丽,1983年出生在河南省辉县市,她在2015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苏百钧工作室工笔花鸟高研班进修,并且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我们观赏崔佳丽的工笔画作品时,会有一种很直观的感受,那就是对她而言,工笔画更像是给她那充满诗意却又无形的心灵赋予一个视觉上的形象,而非仅仅是为自然之物描绘形状留存影像。了解工笔画创作需要面对的两个传统和一个转型是相当关键的,这有助于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崔佳丽当下的创作。崔佳丽的工笔画新作在立意、题材、主题、形式语言等方面都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清晰明确的回应。从形式语言的角度来看,崔佳丽的作品极具特色,有着天才早慧般的鲜明特征,这主要体现在造型结体、用笔、设色以及经营位置上。在造型及用笔方面,崔佳丽借鉴了北宋以来工笔画“工以致精,细以表微”的结体语言。“工以致精”重点在于用笔的谨细精致,将勾勒物象时线条的美感充分展现出来;“细以表微”则突出造型的细腻入微,分毫都能展现出来,给人一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设色上,崔佳丽并没有延续南北朝以来“随类赋彩”的传统,而是转变为“随心赋彩”。“随类赋彩”强调的是呈现物象原本固有的色相,工笔重彩便是由此而来,即便发展到后来的浅绛工笔,也是依据物象本来的色相来着色,所以才有“雍容典雅”“雍容华贵”的说法,毕竟工笔最早描绘的都是奇花异草、奇珍异兽以及华丽的羽毛之类的。然而在当代文化的映照下,崔佳丽那浅淡水墨一色赋彩的方式,是对图像时代视觉观看的一种有力的反拨。在图像时代,高清、高色、高视觉刺激的图像如汹涌浪潮一般,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和洗刷着人们的观看习惯。这种高强度高刺激的观看并没有让我们的视觉反应变得更灵敏,反而让我们的视觉变得更加贪婪,我们越发追求刺激和新奇,对机器图像的高清、逼真、高强度、高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似乎在与机器一同挑战我们自身对图像接受强度的极限。如果说崔佳丽在造型结体方面对北宋传统的传承体现了她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那么她选择水墨一色赋彩来反拨图像时代高刺激观看的方式,则是她对艺术家心性和手性的高度自信。她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对创作主体的自信,又以一种雅逸的诗心,在“工以致精,细以表微”的勾勒点画以及“随心赋彩”的谨致之中,自然而又淡然地流露出来。
本文总结了崔佳丽的基本情况及其工笔画创作的多方面特点,包括形式语言、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等,展现了她在工笔画领域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