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在演讲中的一个手势引发争议后,德国主流媒体《时代》周报发表评论文章进行批评的事件。先描述了该文章标题及开头对于纳粹礼判定的观点,回顾了马斯克演讲的场景及他的相关言论和手势动作,接着阐述这一动作引发国际社会不同反应,包括各方不同的解读。事件发酵后马斯克的驳斥以及德国《时代》周报指出新闻业面对此类事件的选择困境,最后补充了“纳粹礼”的历史背景,还提到德国总理朔尔茨被问及此事时的回应,以及马斯克此前对德国极右翼政党的支持情况。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在俄罗斯官媒给马斯克有争议的手势打码以表明立场之后,德国主流媒体《时代》周报也站了出来,发表评论文章对马斯克进行批评。
这篇文章标题非常直白,名为“纳粹礼就是纳粹礼,就是纳粹礼”。文章开篇就表明态度,指出没必要把问题复杂化。在政治舞台上,当有人面对部分右翼极端分子发表政治演讲时,如果以一定角度向上挥动右臂数次,那就是在行纳粹礼,根本不必说什么“疑似”或者“有争议”,这个手势本身含义明确,而且还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可谓是证据确凿。
“在如今这个时代,每一个信息片段、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都在争夺大众的注意力。美国总统特朗普和马斯克无疑是这场注意力争夺大战中的高手。最为关键的是,他们甚至能够利用负面的注意力为自己谋利。”《时代》周报的文章这样认为,而马斯克的纳粹式敬礼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仅仅一个动作,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1月20日那天,马斯克在第一资本体育馆(Capital One Arena)发表庆祝演讲。从视频画面能够看到,马斯克当时情绪特别激动,他蹦蹦跳跳地走上台之后,兴奋地高呼“这就是胜利的感觉”。
他强调,这并非一场普通的胜利,而是人类文明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分岔路口,“选举来来去去,有些选举意义重大,有些则没那么重要,但这次选举真的非常重要。”
马斯克接着向现场的支持者们表达了感谢之情,“感谢你们将这一切变为现实,谢谢。”说完,就见他举起右手手掌先拍至胸前,然后手心向下,朝着右上方伸展手臂。随后,他又转过身去重复了这一动作。
“我的心与你们同在。”马斯克说道。
这是马斯克演讲时做手势的视频截图。
他的这一举动立刻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德国《时代》周报的文章提到,引发争议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一部分支持者会将马斯克的这种行为理解为一种升级版的庆祝方式,而另外一些人则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对这一行为视而不见,要么就明确指出他的问题所在。
致力于打击反犹太主义的非营利国际组织反诽谤联盟(ADL)将马斯克的动作描述为“热情时刻的尴尬手势,而不是纳粹礼。”得克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觉得,“马斯克在向人们做出这个发自内心的手势时,确实说了‘我的心与你们同在’。”
纽约大学研究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教授吉亚特(Ruth Ben - Ghiat)则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表示,这就是一个纳粹礼,而且是一个极具好战意味的手势。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快速反应主任弗洛伊德(Alex Floyd)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马斯克行纳粹礼表明特朗普和马斯克不但不适合领导,还与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背道而驰。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马斯克本人也陆续在社交平台上驳斥了这一说法,并且将其归咎于新闻机构的政治偏见。
德国《时代》周报的文章指出,新闻业同样面临着一道选择题,那就是关注这一事件还是无视这一事件。“媒体是这场注意力游戏的传统竞技场,这篇文章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无奈的证明。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纳粹礼”有着特定的历史渊源,它源自1925年魏玛共和国时期纳粹分子对希特勒的狂热个人崇拜,在纳粹德国时期(1933 - 1945)还被强制规定为官方问候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德统一之后,“纳粹礼”逐渐成为新纳粹组织、极右翼政党、反犹组织的标识,德国各界对其抱有极大的反感和警惕性。
报道称,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被问及此事时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他只是表示,“在欧洲和德国,我们有言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亿万富翁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够接受的是,支持极右翼立场的行为。”
朔尔茨所指的是马斯克上个月曾多次公开表达对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支持。马斯克称德国“正处于经济和文化崩溃的边缘”,德国选择党是这个国家“最后的一线希望”,“只有德国选择党才能拯救德国”。他认为,德国当权派无法通过禁止德国选择党或将其打上“新纳粹”的烙印来阻止右翼的崛起。
马斯克演讲中的一个手势引发诸多争议,德国《时代》周报批评其为纳粹礼。国际社会各方对此看法不一,马斯克本人反驳。这一事件反映出新闻业在这类事件面前的两难处境,同时还涉及到德国的政治氛围以及马斯克对德国极右翼政党的支持等多方面情况。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