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闫博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事迹。包括他应对复杂病情患者的治疗决策,以及在急诊监护室处理危急情况等,展现了急诊二线医生的重要职责和敬业精神。
在凌晨时分,宣武医院的急诊楼宛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灯火璀璨。位于二层的值班室里,有一位时刻严阵以待的急诊科二线医生,他就是副主任医师闫博。这已经是他连续第15个春节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了。
在宣武医院的急诊监护室中,闫博如同一位警觉的守护者,时刻密切地关注着患者们的病情变化。(方非摄)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值班室的宁静,“急诊收治了一名病情十分复杂的老年患者,请您过来看看!”闫博听闻,毫不犹豫地立刻朝着急诊楼一层大厅飞奔而去。
只见一辆急救车刚刚转运来一位70多岁的患者,这位老人患有急性脑梗并且还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在治疗上,需要首先进行止血,然而部分止血药却有可能加重脑血栓的病情,而抗凝、抗血小板等常规的脑梗治疗方法又或许会让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更加严重。这可让接诊的一线医生犯了难,于是只能向闫博求助。
闫博迅速思考,冷静地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治疗方案:“让老人先到神经内科进行病情评估,之后出来完善头颅CT。在等待报告的时候去输液室输液,同时安排护士抽血。在等待血检结果的时候,请内科会诊评估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最后,让两个科室的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他就像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并且还贴心地把患者家属送到神经内科急诊室的门口。
闫博刚刚回到值班室坐下,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急诊监护室的电话又响了起来,“72床的病人血氧突然不好了,您快来看看吧!”
闫博就像被弹簧弹起一样,噌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拔腿就朝着急诊监护室狂奔而去。这是一位因为重症肺炎而导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在深夜时分,老人的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情况可谓是万分危急。
在奔赴监护室的一路上,闫博的脑海里就像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一样,快速地过了一遍患者的病情,并且判断出了4种常见的原因:患者呼吸与呼吸机通气不匹配、呼吸机管路不畅或者密闭不良、病情变化需要调整设备参数、老人咳痰无力从而导致痰栓窒息。
一进入监护室,闫博就第一时间检查呼吸机的情况并且调整参数,随后与护士一起为老人翻身、拍背、吸痰。
经过15分钟紧张的救治,老人的血氧饱和度终于恢复到了95%,情况也稳定了下来。闫博这才松了一口气。
每逢节假日的时候,在急诊科值班的二线医生通常都是由年资比较高的医生来担任。他们虽然不直接出诊,但是却承担着处理复杂情况、指导一线医生、调度医疗资源、完成二线查房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职责。闫博感慨地说:“我们是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让患者随时都能够找得到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为了这份沉重而又光荣的责任,急诊医生们24小时都不会有丝毫的松懈。”
当采访结束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明亮起来。闫博还在仔细地评估一位支气管炎患者的各项指标。“患者的各项指标都非常稳定,恢复得很不错,可以出院了。”他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说道,“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平安出院,这就是我最大的新春愿望。”
本文总结了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闫博春节坚守岗位,处理复杂病情患者,应对急诊监护室突发状况的事迹,体现了他作为急诊二线医生的专业、负责,以及他对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坚定信念和新春愿望。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