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前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提出“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的观点,这一观点将消费与爱国联系起来,引发网友一片骂声。文章还阐述了这一观点提出的大背景是双循环概念下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我国消费现状。此外,也指出了林采宜观点的出发点虽有倡导消费之意但方式不被认同,最后探讨了要提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应从提高居民收入、健全体系等多方面着手。
2021年1月9日 - 10日,一场主题为“大变局和双循环”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上海盛大举行。在这个汇聚众多业内精英的论坛之上,前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客座教授林采宜发表了一个相当引人瞩目的观点。她说道:“前两年我就提出过,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爱国主义要怎么体现呢?其实很简单,消费、花钱就是最佳的爱国方式。”
这一观点一经抛出,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激起千层浪。广大网友听闻此言论后,纷纷表达不满,骂声一片。旗帜时评的作者吴钩也对此发表了评论,他指出,在中国,有着约6亿人的月收入仅仅在1000元左右,这个数量几乎占据了全国人口的一半。对于这6亿人而言,能够保证日常生活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又怎么敢把钱都花光呢?
林采宜提出这一观点是有着大的时代背景的,那就是双循环概念的提出,其中内循环更是被提升到了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我们都知道,在经济学领域,拉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和消费。然而,当下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出口业务遭受严重影响不说,过度依赖出口还容易使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陷入被“卡脖子”的困境。
再看投资这一驾马车,在过去的多年间,它确实在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它也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例如,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房价如同脱缰的野马般飙涨,整个经济呈现出粗放式发展的态势等。特别是房价问题,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原本每平米只需几千元的房子,价格竟然翻了一二十倍,甚至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房价也纷纷突破万元大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消费率却仅为39%,而全球各国的平均消费水平大约在58%左右,我国无疑是典型的“高增长、低消费”国家,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消费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林采宜观点的初衷是倡导居民积极消费,这一点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可是,倡导“把钱花光”,并且将消费与爱国划等号的这种做法,却很难让人认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收入确实有了明显的增加,但与此同时,居民们也背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这使得他们既不敢随意消费,更不敢把钱花光。
首先就是住房问题。过去的几年间,房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疯狂飙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购买一套房子需要耗尽多年的积蓄,很可能还需要掏空双方父母的“四个口袋”,并且背负上长达几十年的沉重房贷。攒钱买房、努力赚钱偿还房贷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房子已经提前透支了人们未来多年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怎么还敢有消费的勇气呢?
其次,孩子的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有人曾经仔细算过这样一笔账,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养大一个孩子所需的费用竟然高达200多万;即使是在青岛、西安这样的城市,也需要100多万。如果再加上为孩子购买房子的费用,这将是一笔极其庞大的支出。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掏空口袋毫无节制地消费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还有养老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这就意味着两个子女需要承担起照顾四个老人养老的重任,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依靠社会养老体系,养老金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而且养老院所提供的服务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很多人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提前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储备一笔资金,以确保日后养老能够过得体面。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专家所说的话是多么的不切实际。如果想要真正发挥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仅仅一味地提倡消费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合理的房价,营造适宜消费的社会环境等。只有这样,居民的消费意愿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林采宜提出“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的观点引发争议,其背景是双循环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我国居民因住房、教育、养老等压力消费意愿不高,所以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能仅靠提倡,而要从提高收入、健全体系等多方面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