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述了农历腊月23北方传统小年期 间,汉中车务段宁强南高铁站热闹非凡,这里举办了一场独特的非遗盛宴。一边是身着羌族传统服饰的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一边是羌绣省级非遗传承人展示羌绣技艺,这场“高铁+非遗”的活动既为旅客旅途添彩,也成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窗口,尤其在2025年羌年文化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后的首个新年,宁强南高铁站作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窗口意义非凡,旅客们也分享了自己在这个活动中的惊喜体验。
1月22日,正值农历腊月23,这是北方传统的小年。在汉中车务段宁强南高铁站,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大家都纷纷踏上归乡的路途。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遗盛宴在高铁站盛大开启。
走进候车大厅,激昂的羌笛声瞬间传入耳中。只见一群身着五彩斑斓羌族传统服饰的演员们,如同灵动的精灵一般鱼贯登场。他们身姿矫健有力,舞步轻盈优美,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现场的观众们被深深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惊呼,掌声和欢呼声如同潮水一般,一浪高过一浪,整个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顶点。
在候车大厅的另一边,有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角落。“奶奶,这是怎么绣出来的呀?好漂亮!”小旅客张诗苗好奇地问道。在那里,一张古朴的桌子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丝线、精美的绣布和小巧的绣花针,羌绣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小琴正在全神贯注地绣着手中的作品。她的手指仿佛是灵动的蝴蝶,在绣布之间轻快地上下翻飞。不多会儿,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绣布之上。王小琴微笑着抬起头,耐心地解答着张诗苗的疑问,还不时手把手地教她一些简单的针法。
这场在高铁站举办的“高铁 + 非遗”活动,是羌族民俗与现代交通的一次美妙融合。它不仅仅是为旅客们单调的旅途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更是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窗口。在归心似箭的春运旅途中,旅客们纷纷停下匆匆的脚步,沉浸在其中,尽情领略羌族文化那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同时,这也使得羌族文化搭上了高铁这趟快速的“时代快车”,能够更快地走向全国各地。
2025年,是羌年文化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后的第一个新年。宁强南高铁站以浓郁的羌族年味为旅客们献上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非遗文化表演。宁强南站,作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一个重要窗口,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高铁站的范畴,而是成为了羌族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
“本来我正心急火燎地赶着回家过年呢,没想到在高铁站遇到这么有趣的事情。看了羌舞表演,又看到现场绣羌绣,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有韵味的文化,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啊。这场文化体验让我的回家之旅变得格外不同,感觉年味儿更浓了。”旅客石女士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道。(通讯员 周茂育 陈喆 徐凌龙 陈燕)
文章重点描述了宁强南高铁站在北方小年时举办的“高铁+非遗”活动,包括羌族歌舞表演和羌绣展示等内容。这个活动为旅客的归乡之旅增添色彩,成为传承弘扬羌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也体现了宁强南站作为羌族文化传播平台的重要意义,同时旅客们的反馈也表明该活动让他们对羌族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让旅程更有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