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新春开工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启新征程的情况,重点阐述了传统产业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性,包括传统产业体量大、就业多等压舱石作用,通过列举服装、饮料、陶瓷等企业的例子说明传统产业并非低端落后,能够催生新质生产力,最后强调广东通过多种政策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厚植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
岭南的春天总是来得很早,万物都在竞相生长。正月初八,这个开工的第一天,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大会就像是一阵强劲的春风,再次奏响了新春奋进的旋律,开启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征程。
大家都知道,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强大的支撑力量。传统产业呢,就像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在时代浪潮的不断冲刷下,正逐渐绽放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要筑牢这个基本盘,稳固顶梁柱。传统产业规模庞大,类别丰富,在国民经济体系里占比很高,还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就如同压舱石一般的存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三来一补”开始起步,全力发展家电、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等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就这样,广东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省份逐步发展成为影响全球的世界工厂,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果。
即使到了现在,广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依然充满活力。目前,在全省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4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部分都来自传统产业。在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里,就有6个属于传统产业的范畴。像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钢铁、建材、机械等传统行业,它们在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超过了七成呢。而且,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的160多种工业产品,大部分也是出自传统产业。就拿春节期间来说,家电和手机是消费最热门的品类。仔细看看产品的标签产地,就会发现不少都是广东制造的。电视机、空调、厨房电器等的产量在全国都是排名第一的,彩电年产量超过1.1亿台,空调年产量超过9300万台,冰箱年产量超过2600万台。所以说,传统产业依然是广东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盘和“顶梁柱”。
其实啊,我们要喜“新”但不厌“旧”,让“老树”焕发出“新枝”。传统产业并不等同于“低端”或者“落后”的产业,它们同样能够催生新的生产力,孕育出新的动能。就拿服装企业金鼎智造来说吧,他们引入了智能设计之后,新品研发的时间从5 - 7天缩短到了3 - 4天,样衣开发的时间从4 - 5天缩短到了2 - 3天,车间首件下线的时间从3天缩短到了0.5 - 2小时。东鹏饮料呢,累计投入了30亿元,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从“一物一码”发展到“五码关联”,构建起了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数字化营销网络。蒙娜丽莎集团和佛山仙湖实验室等五家单位合作,建成了全球首条氨氢零碳燃烧技术量产生产线,为建筑陶瓷行业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绿色制造之路。通过引入新的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广东的传统产业不但像“老树发新芽”一样有了新的生机,而且还逐渐长出了粗壮的枝干。
我们要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让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更加深厚。产业有新有旧,但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巩固与优化,密切关注衣食住行这些生活必需的产业,还有原料器件生产必备的产业,要让它们成行成市、成链成群、成名成品地发展,把产业的根基打得更深、更厚、更实。近年来,广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分门别类地推动消费品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在2023 - 2024年期间,累计推动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创新性地探索了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改造”的数字化转型模式,还率先出台了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措施,加快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助力,正在进一步重塑广东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着眼于当下,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东正在凭借传统产业的“老树新枝”,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加速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大门。
本文总结了广东传统产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传统产业的规模、就业、经济占比等体现其压舱石作用,以多个企业的创新升级案例说明传统产业可焕发新活力,并且阐述了广东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出台的政策,强调传统产业是广东迈进高质量发展时代的重要支撑。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