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围绕着越战期间那张著名的《烧夷弹女孩》照片展开。这张照片在过去半个世纪享有盛誉,摄影师黄功吾也凭借此照片荣获众多大奖。然而,一部纪录片却指出照片的真正拍摄者并非黄功吾,而是阮成义,背后可能存在美联社的故意安排。各方对此有不同说法,美联社进行内部调查后表示没有证据证明拍摄者不是黄功吾,黄功吾也委托律师称纪录片是心怀仇恨之人的污蔑。
在世界摄影的长河之中,有那么一张拍摄于1972年6月8日越战期间的黑白照片,它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过往的半个世纪里一直备受瞩目并且享有极高的声誉。这张照片就像是一个时光的窗口,记录下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南越部队使用烧夷弹轰炸之后,一群越南平民惊恐万分地四处奔逃。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位于稍左位置的一个小女孩,她全身赤裸,衣服已经被烧得精光,这一画面简直让看到的人无不感到伤心欲绝。这张意义非凡的照片是由美籍越南裔摄影师黄功吾(Nick Ut)拍摄的。1951年出生的他,在美联社任职期间发布了这张照片。照片最初被命名为《战争的恐惧》(The Terror of War),不过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烧夷弹女孩》这个名字却更为人们所熟知。1972年,仅仅21岁的黄功吾凭借这张照片一举夺得普利策新闻大奖。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这张照片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美国社会各界反对继续战争的大门,让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开始正视这场战争给越南平民带来的惨重伤害。在1977年的时候,黄功吾回到了美国,继续在美联社从事他的摄影工作,一直到2017年才光荣退休。凭借着这张经典照片,他就像一个荣誉收割机,收获了众多令人瞩目的奖项。他后来还荣获了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年度最佳照片奖,并且在2012年入选徕卡名人堂。而到了2021年,他更是成为首位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奖章的摄影记者,这可是美国联邦政府授予艺术家的最高奖项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功吾所获得的这些美国新闻摄影记者所能企及的至高荣誉,都离不开这张《烧夷弹女孩》照片的支撑。然而,就像平静的湖面突然被投入了一颗巨石,在日前举办的第47届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一部名为《特约记者》(The Stringer)的纪录片横空出世。这部纪录片宛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试图剖析《烧夷弹女孩》照片背后的真相,它指出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实际上并非黄功吾,而是另有其人,是当时同样身处越战前线的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仅如此,这部影片还严厉指控这一创作者被张冠李戴的背后,存在着美联社相关人员的蓄意安排,这简直就是摄影界的一个黑幕。纪录片的创作者希望借助这部影片,纠正这个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错误,将公道还给原创者。这部纪录片《特约记者》是由生于美国的越南裔导演阮包(Bao Nguyen)执导的,他之前还创作过关于李小龙的纪录片《若水》等作品。据他所说,这一结论是经过长达两年的走访、调查和记录才最终得出的。他发现真正拍摄《烧夷弹女孩》照片的是一位叫阮成义(Nguyen Thanh Nghe)的越南司机。阮成义当时受雇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前线除了驾车之外,他还热衷于摄影这一业余爱好,经常把自己拍摄的战地照片卖给美联社等媒体机构,也算得上是一位“特约记者”了。在事发的当天,除了黄功吾之外,阮成义也在现场。他们两个人都捕捉到了那些越南平民慌乱奔逃的画面。当照片被交到社里之后,美联社当时的图片主管霍斯特·法斯(Horst Faas)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命令,他要求在阮成义拍摄的《烧夷弹女孩》照片上,署上黄功吾的名字,就这样,一个持续了五十多年的错误就这么被种下了。如今,站出来在镜头前指正这个错误的,正是当年美联社驻西贡分社的图片编辑卡尔·罗宾逊(Carl Robinson)。想当初,他就是那个接到霍斯特·法斯命令的人,也是他修改了照片拍摄者的名字。当地时间1月25日,纪录片《特约记者》在第41届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已经81岁高龄的卡尔·罗宾逊亲自来到了现场,他向全场观众和媒体诉说了自己当年的无奈之举,并且表示自己一直被这件事的负罪感所折磨。他说:“我想在我离世之前把这件事情曝光,我不能让这件事跟着我一起被埋进土里。所以我想要找到他(阮成义),对他说一声对不起。当时我没有勇气和法斯争辩,就按照他的要求做了。”在2010年的一次越战老记者聚会活动中,卡尔·罗宾逊结识了在业界颇有名望的英国摄影记者加里·奈特(Gary Knight),他向加里·奈特倾诉了这个郁结在心头多年的旧事,并且希望加里·奈特能够帮助自己寻找阮成义。在之后的十多年里,加里·奈特联合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人开始着手调查这件事。他们聘请了一家法国媒体取证公司,对黄功吾当天在现场拍摄的一系列照片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从行动轨迹来看,黄功吾不可能是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此外,他们还采访了当天在现场的四五十名目击者,了解他们在那一瞬间所看到的情况。最终,他们还找到了越战结束后也来到美国生活的阮成义本人,并在前年安排了卡尔·罗宾逊与阮成义的会面,一起梳理清楚这件事情背后的各种曲折细节。在影片的首映式上,当事人阮成义也来到了现场。在交流环节中,阮成义非常肯定地告诉现场观众:“没错,那张照片是我拍的。”按照他的说法,事情发生之后他也感到十分惊讶,明明是自己的作品,却被标注上了别人的名字。他在片中无奈地表示:“我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那个人却得到了所有的荣誉。”不过,当年他把胶卷卖给美联社之后,对方虽然给了他那张照片的拷贝,但是没多久就被他小心翼翼、担心惹事的妻子给销毁了。所以,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他只能选择默默忍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才是《烧夷弹女孩》拍摄者的真相。还有一位能够证明卡尔·罗宾逊说法的人,那是一位当年受雇于NBC的陈姓越南工作人员。他的办公室就在美联社的隔壁,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当初美联社的图片主管霍斯特·法斯花了20美元买下阮成义拍摄的胶卷,并且交给后者照片副本,这位陈姓男子就是经手的中间人。几十年来,这件事情也一直困扰着他。他在片中解释说:“我良心很不安,但是我不能冒失去工作的风险,而且法斯个性威严,我也不敢冒犯他。”关于法斯究竟为什么要故意这么做,由于他已经在2012年去世了,纪录片的创作者无法从他本人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不过,他们通过走访相关人士,推断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其中包括教条主义在作祟(因为黄功吾是当天出现在现场的唯一美联社正牌摄影记者),还有人情关系的影响(黄功吾的亲哥哥也曾是美联社摄影记者,1966年在战场因公殉职后,弟弟接替了哥哥的这份工作)等因素。此外,负责这部纪录片串联、解说工作的加里·奈特认为,受到时代的局限,种族主义可能也在这件事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说:“如果是一名西方摄影记者,我觉得美联社不会这么做。法斯之所以会这么做,恐怕也是因为阮成义是越南人,而且又不是美联社自己的雇员,换句话说,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局外人,他们知道没人会听他的。”事件曝光之后,美联社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要求。随后他们发布了一则公告,承认半年多前就已经得知相关情况,并且展开了内部调查,但是“到目前为止的调查结果明确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照片拍摄者不是黄功吾”。同时,他们还给出了一份长达23页的调查报告,其中包括对多达七名证人的走访,这些证人都是1972年6月8日在事件现场的亲历者,他们给出的说法都和纪录片并不一致。此外,美联社还特别指出,事件中的“吹哨人”卡尔·罗宾逊是一名对美联社“心怀不满”的前雇员,在他2019年出版的回忆录中,也完全没有提及这件事情。至于处于这场风暴中心的摄影师黄功吾,他既没有接受纪录片导演的采访请求,现在也没有露面,只是委托律师做出了回应。律师表示:“这件事情让人感到非常愤慨,很明显,这是一个心怀仇恨的人,而且这种仇恨已经酝酿了50多年,现在却有人给他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照片《烧夷弹女孩》中的这个小女孩名叫潘金福。那天,她和其他几个小孩都被黄功吾等人送到了医院,经过十七次手术之后,终于康复了。如今,她和丈夫一起生活在加拿大,近年来她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参与到了各种联合国救助世界各地战争受难儿童的行动当中。多年来,她和救命恩人黄功吾一直保持着联系,还曾经一起出席过各种反战纪念活动。在纪录片《特约记者》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也尝试邀请她出来讲述自己的看法,不过同样遭到了拒绝。黄功吾的代理律师给出了由潘金福提供的声明,声明中写道:“卡尔·罗宾逊先生在过去几年中对黄功吾展开了无耻、虚假的攻击,我拒绝参与其中,我也绝对不会和这部电影有任何关系,因为我知道它完全就是虚假的。”代理律师还表示,黄功吾正在考虑以诽谤罪对相关几方提起诉讼。
《烧夷弹女孩》这张著名照片的拍摄者身份引发巨大争议。纪录片指出真正拍摄者是阮成义而非黄功吾,背后可能有美联社的操作。各方对此有不同态度,美联社称无证据证明拍摄者非黄功吾,黄功吾也表示纪录片是污蔑并考虑起诉相关方。这一事件涉及摄影荣誉、历史真相、种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纠葛。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