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大家走进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的背后故事,讲述其在票房取得佳绩的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特效等方面的突破,以及制作团队在追求极致过程中的理念等内容。
大年初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为《哪吒2》)正式登上大银幕。截至当下,这部电影的票房已经冲破了14亿元的大关。
回顾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为《哪吒1》)的票房突破了50亿元,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经过五年多的时间,原班人马精心打造出了这部续作。在创作期间,导演饺子秉持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必须全力以赴,以达成最佳的效果”。
那么,为了实现这个“最佳”,电影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精细的打磨呢?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呢?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的《鲁健访谈》栏目与导演饺子进行了对话,这就带大家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
《哪吒2》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不过这也充分激发了制作团队的无限潜力。
2019年夏天,《哪吒1》的路演结束之后,饺子就马上开始闭关创作续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创作时间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饺子表示:“最初在我心里大概有一个时间范围,可能是三年,可是随着创作的推进,就像是一辆失去刹车的汽车,根本停不下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刹不住车”的情况,是因为制作团队一直在不断挑战中国动画电影特效的极限。铁锁链镜头是这部电影的重中之重,成千上万的妖族被困在海底炼狱之中,每个人身上都缠绕着一条锁链,在交战的时候锁链随之摆动,这不仅要求在杂乱之中保持有序,而且还要呈现出一种摇曳的美感。
在此之前,所有的特效人员都未曾接触过类似的任务,所以必须要经历长时间的磨合。最终,他们把智囊团集合起来,共同解决质感、数量以及穿帮等一系列问题。仅仅是这一个元素,从开始制作到最终通过审核,就耗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观众们对《哪吒2》充满了期待,这种期待值被拔得很高。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必须竭尽全力去实现最好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如此,饺子在《哪吒2》的制作过程中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如今回想起那段时光,饺子坦言,很多潜力都是在这种压力之下被逼出来的。“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出来’。当走到这一步之后,你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么多人汇聚在一起,总能把事情扛下来。”
“把每一部作品,都当作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
如果说《哪吒1》是动画团队在“小米加步枪”般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成功,那么《哪吒2》则是汇聚了“整个龙族最坚硬的龙鳞”,凭借一千九百多个特效镜头、一万多个特效元素,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
在《哪吒1》中,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大规模的海水制作未能实现。而到了《哪吒2》,哪吒不仅能够“下海”,还能够“开海”“闹海”。饺子说道:“《哪吒2》如果有镜头被砍掉,那是因为时长的压力,而不是因为特效无法完成。”
不仅如此,电影结尾部分“两军对垒”画面的呈现也在视效技术上实现了突破。饺子说,在此之前,很多神话题材的作品中,两军对战往往是把平面上的战斗“搬”到天上,依旧是二维的构成。但是他认为,战斗应该是三维立体的,人物应该相互冲击,就像“两个鸟群的战斗”一样。
饺子还记得,当拿到剧本之后,“分镜师不知所措,特效团队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但是饺子坚持认为,一定要制作出观众从未见过的、能够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有价值。
电影的视效总监刘欣介绍,两军交战时角色的数量达到了两亿,其中每个个体都有自主意识,它们的运动问题极难解决。“我们对单个镜头进行了多次渲染,为了实现‘千军万马’这四个字的最终效果,花费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
当三维的战斗画面实现之后,饺子又对作战的战阵有了新的想法。他自嘲说自己又为《哪吒3》埋下了新的“坑”,不过他很享受这种追求极致的感觉。“每一部作品都要当作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突破的可能性。当跨过这座高山之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大家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下一部再去挑战新的极限。”
中国动画若要打动世界,不能依靠外包。
饺子说,在制作《哪吒2》的时候,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找一些国际团队来协助完成重点镜头,然而效果并不理想。最终,是中国自己的团队不断钻研、兜底,才实现了理想中的效果。
“我们发现以往所仰望的那些高峰,其实也是通过‘死磕’、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有困难的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我们也有这样的潜力去慢慢‘死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国外先进的工业流程和技术,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中外的文化差异,也增加了外方团队参与中国动画电影制作的难度。《哪吒2》的执行制片人陈喆举例说:“镜头里要出现金箍棒,中国的团队都知道是什么,如果是国外团队,你就得从头解释,还要讲述《西游记》和孙悟空的故事。”
而这恰恰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核心所在。在饺子看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主要取决于作品本身,在于剧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内容,“这些是不能外包的东西”。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动画电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也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动画导演。饺子认为,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背后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大家对艺术生活需求的增加。“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才有这样的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背后也离不开动画人的热爱和坚持。饺子毕业于药学专业,但是从大三开始,他就自学三维动画,并且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他独立创作了《打,打个大西瓜》等动画短片,也组建团队为大银幕观众塑造了不一样的哪吒。
他始终坚信:“我们创作作品,就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永远都要全力以赴地去付出。”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票房成绩亮眼。其制作过程历经诸多艰辛,一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在特效等方面不断突破,如铁锁链镜头、海水特效、两军对垒画面等。制作团队秉持把每一部作品当成最后一部去创作的理念,追求极致。而且中国动画要走向世界要靠自身,核心内容不能外包,背后也体现了动画人的热爱、坚持以及时代发展的推动。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