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疆少年:在汉字中感受年俗魅力

在新疆,12岁少年张盛卉通过汉字来感受年俗的故事。同时介绍了天山南北举办各类年俗、非遗活动喜迎新春的景象,如新疆美术馆的“汉字里的年俗”非遗年俗展吸引众多青少年,还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授技。此外提到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新疆的庆祝活动中非遗得到更充分展现,像从事金石篆刻的王砚华被青少年围住并表达对年轻群体传承汉字和传统技艺的期望等内容。

中新社乌鲁木齐1月30日电,“新疆少年汉字之中品年俗”这样的场景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地展现着。12岁的新疆少年张盛卉,站在许愿牌前,眼神专注而认真,一笔一划地写下“平安喜乐”这四个汉字。在他看来,汉字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字符,而是他深入学习和透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以学汉字、体验年俗和非遗的方式开启新岁,既有趣又有意义。”少年的话语里满是对这种独特过年方式的喜爱。

正值新春佳节之际,天山南北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氛围,各类年俗、非遗活动如同璀璨的繁星,点亮了这个传统佳节。30日这一天,记者走进新疆美术馆,一场以“汉字里的年俗”为主题的非遗年俗展正在这里热热闹闹地进行着。这个展览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众多青少年的目光,他们带着好奇与热情纷纷参与其中。现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们也没闲着,他们纷纷施展自己的拿手绝技,传授着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技艺。

看新疆少年:在汉字中感受年俗魅力

瞧,就在近日,那些身着京剧服饰的新疆少年们,正兴高采烈地体验着年俗和非遗活动呢。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在传统服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精神。就像胡嘉琛镜头下所记录的画面一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024年12月可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间节点,“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到了今年春节,非遗像是得到了春风的吹拂,在新疆各类庆祝活动中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可是一种相当独特的艺术呈现形式,它巧妙地把书法和雕刻结合在一起。一般呢,会采用篆书,先写后刻,这就是所谓的篆刻。”从事金石篆刻长达30余载的王砚华,被一群充满好奇的青少年围得水泄不通。他满心欢喜地说道:“看到年轻群体仍然对汉字和传统技艺抱有浓厚的兴趣,真的是让人特别欣慰,希望这种情怀能够像火炬传递一样,一代代地延续下去。”

本文总结了新疆地区青少年在汉字与年俗、非遗活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如12岁少年写许愿牌、美术馆的非遗年俗展、身着京剧服饰体验活动等,展现出新疆新春的文化活力。同时强调了春节被列入非遗名录后在新疆的积极影响,以及对年轻群体传承汉字和传统技艺的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889.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1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