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的红包现象展开讨论,先讲述全国普遍存在的春节红包压力,接着引出广东利是的独特之处,包括金额不大但派发范围广、收发数量多等,还提到广东一地对小额压岁钱的倡导,同时阐述了全国其他地区红包攀比的现状、危害以及解决措施等。
春节到了,每年一度的“全国红包压力赛”也拉开了帷幕。一提到红包,很多网友就在社交平台上开启吐槽模式。“每到春节都要‘大出血’啊”,“压岁钱把年终奖都用光了”,“给少了拿不出手,给多了又心痛得很”等等类似的话语不绝于耳。而每到这个时候呢,有关“广东利是”的传说总是能登上热搜榜单。(图源网络)广东人虽然包的红包金额不大,可是他们特别喜欢派利是。不管是邻居,还是楼下的保安,只要看到熟人就会派发。这样一圈红包派下来,钱包也只是“受了点皮外伤”而已。
同样的道理,广东人收到红包的数量那绝对是相当可观的,称得上是“王者风范”。一般等到过了元宵拆利是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收到了一大叠利是,虽然每个利是的金额不大,但是积少成多呀。
其他地区的网友都建议在全国推广“广东红包”这种模式呢。不少广东网友也评论说,“广东人没压力”,“不要破坏广东红包的规矩”,“讲心意不讲金钱”。
在“整顿”红包这件事情上,广东已经有一个地方开始倡导小额压岁钱了。据微信公众号“汕头新闻”消息,1月26日,在广东汕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汕头画院、濠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濠江区文明办联合举办了“广东小额红包·讲心不讲金——拒绝攀比压岁钱,移风易俗过大年”活动。通过“美术 + 宣传”的形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移风易俗,营造节约过节的良好氛围。
不仅仅是年轻人对高额压岁钱有话要说,其实高额压岁钱对老年人来说更是一种“重压”。有老人表示自己“深受其害”呢。在去年春节前夕,有安徽阜阳的市民在网上留言称,每年亲戚朋友带着孩子来拜年串门,给孩子压岁钱红包是必须的。可是最近几年,由于互相攀比的心理,给孩子的红包金额由之前的10元、20元涨到了最低200元。压岁钱可能还没起到给孩子“压岁”的作用呢,就先把老年人给“压垮”了。对此,阜阳相关部门表示,会引导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现在,为了拒绝红包攀比,年轻人已经开始出手“整顿压岁钱”了。有人和同辈的兄弟姐妹约定,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统一为50元,“就是图个热闹喜庆就好”。压岁钱本质上是人际礼仪的一种表达,是文明风尚的承载,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的传统寓意不应该被扭曲。如果只是一味地讲面子、搞攀比,反而会让人伦亲情变了味,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不良的示范。近年来,各地的相关部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规范婚丧嫁娶,降低份子钱,狠刹礼金攀比、高额彩礼等不良之风,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有效地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各地各部门也应该像对待份子钱一样,切实为压岁钱“减负”,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压岁钱回归祝福的本义。此外,各地群众也需要转变观念、主动求变。要想纠正跟风攀比的不良风气,就需要更多的群众摒弃“给少了面子挂不住”的纠结心理,理性对待压岁钱,守护它的本义和美好初衷,传递家庭家族、亲人朋友之间的温暖和情义。红纸一张,利利是是!情意的深浅并不在于钱的多少。让压岁钱不再“内卷”,回归联络感情、传递祝福的本意吧。你在哪里呢?要发多少压岁钱呀?快来评论区聊聊吧。
春节红包在全国存在压力与攀比现象,广东利是以小金额和广泛派发等特点独树一帜。同时文章指出红包攀比存在诸多危害,如压垮老人等,一些地区已开始倡导小额压岁钱并规范压岁钱发放,年轻人也在努力纠正红包攀比风气,最终目的是让压岁钱回归祝福本义,各地各部门和群众都需为此做出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530.html